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4年05月0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政治·文化·广告 加强警示教育 筑牢思想防线 召开党纪学习暨警示教育大会 江西省地质局能源大队收到感谢信 河南省资环二院公司:“四同四提”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 责任,我们生存的根 凝心聚力 团结奋进 煤田简讯

版面翻页
政治·文化·广告
03

责任,我们生存的根

□ 作者 张海霞

时代的一粒微尘,落到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大山。那么,当时代刮起了沙尘暴,阁下又当如何应对?

面对现实深深的无力感,我们或许可以选择逃避“躺平”,得过且过,混一日算一日。可冷静下来想一想,以后的路还那么长,谁又能不被焦虑裹挟,心安理得地躺着呢?毕竟碌碌无为、虚掷光阴不是一条可持续的路,大部分人没有这个资本;毕竟不在春天耕耘,秋天又去哪里收获;毕竟生而为人,谁不渴望成就感、价值感呢?身处大变局,不论是个体还是企业,对未来的确定性都极大丧失,无助无力无望值已处在临界点,甚至一些人衍生出“逃避可耻但有用”的处世预设。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躺平”“摆烂”也仅是一种短暂的消极抵抗方式,用来舒缓压力、释放情绪,并没有真正付诸行动。因为他们明白,抵御风暴的正确方式是把根扎得很深很深,牢牢抓住地面,如此才能承托起生命的高度与广度。如果把企业和个体都喻为一棵树,那么责任感就是这棵树的根,虽然隐身于地下,但是为枝干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倘若丧失了来自于根的力量,则如浮萍,就彻底只剩随波逐流的命运了。

那么,如何让责任的根为生命赋能,让活着更有质量?不如就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舍微末,汲取养分,让生命的根系变得更加强壮,获得向上生长、向前延展的力量。

全情投入,做好分内之事。马克思说:“世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涵义。”就拿企业这棵大树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分工,环环相扣,这样才能保证枝繁叶茂、秀于林间。如果有人磨洋工,有人滥竽充数,有人推诿扯皮,刚开始少数的枝枝叶叶“偷懒散漫”,尚且还有主杆支撑,可一旦“责任缺失”开始传染,命运的齿轮就会加速转动,起初是营养不良、神采暗淡,之后是枝叶掉落、枝干枯萎,直到最后走向死亡。

责任看似能够轻而易举剥离出去,可没有了根系的养分供给,结局往往是不能承受之重。企业会逐渐失去竞争力,变得平庸甚至衰败。个体会因失去实践历练而荒废专业,停止成长。做好分内之事并不是要求责任过载,而是保持一种永不过时的生存技能,在倾情投入的过程中收获进步、体验挫折,拥有更丰富的人生。

坚毅勇敢,正视问题矛盾。经济发展从量到质的转变,必然会有一个阵痛期,爬坡过坎劳身,化解矛盾伤神。普通人尚且感到“压力山大”,肩负更多责任的领导人员,需要更多心力和勇气直面问题,破局破冰。而有了责任感,才会耳聪目明,用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坚毅的决心解决问题,听得进意见,看得见诉求。每个员工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而每个家庭的稳定又关乎社会的长治久安。所以,责任也是良心,企业与员工需要达成牢固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完整的责任闭环,相互依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不回避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上下同欲,以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确保基业长青。反之,如果相互指责抱怨,领导怪员工不中用,员工怪领导不担当,责任链不能正常运转,不仅造成资源浪费,错失发展机会,也会在内耗中变成一盘散沙。

主动作为,找到使命价值。当所担负的责任能够为生命赋能,那么责任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唤醒内驱力,不仅不会成为负担,还会成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企业和员工都应当舍得花一点时间发掘自身优势,找到自身定位,将擅长胜任的与需要履行的责任联结起来,产生如虎添翼、如鱼得水的效果。在付出与得到的正循环里保持能量的稳定,最终实现价值创造。

根扎得够深,便不惧风浪。倡导成为有责任感的企业、有责任感的人不是提倡内卷,而是让我们在时间的洪流里,可以不急不慌,走得淡定从容,更有定力一些。走正道,行远路,也终将得善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