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献给党 一心为公永奉献
——记水文局三队老党员庞维仁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笔者怀着激动的心情拜访了水文地质局三队老党员庞维仁。庞老87岁,党龄60年,虽已耄耋,满头华发,但步履矫健,笑容满面。他满怀激情地讲述了自己的入党故事和一些亲身经历。
一腔热血卫祖国 少年壮志在军营
1936年,庞维仁出生于山东省莒县四区蔚家庄村。1955年,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怀着报效祖国的梦想,光荣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的一名战士。
初进军营,庞维仁被分配到驾驶班。他热爱学习,喜欢钻研,没有任务的时候经常去修理班“搭把手”。有一次出勤,车队行驶在泥泞的路上,突然其中的一辆车出了故障,经过初步检查为轴头断裂。正好车队有这个零件,班长便让最后面的一辆车回驻地接修理人员。这时,庞维仁跟班长说:“让我试试。”大家不知道他会修车,感到很惊讶。他麻利地换上工装,在几名战友的配合下将车修好了。
庞维仁在部队迅速成长,很快成为副班长、班长,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四年的部队生涯,给了他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毅力,也使他养成了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优良作风。说起当兵的故事,他激动地说:“我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成绩,可首长和同志们却给了我很多荣誉。除了更加努力地干好自身工作、帮助其他战友,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回报方法。”
一腔热血战玉门 克服困难找油田
有很多人会因为一句话、一件事或是一本书决定今后的发展方向,庞维仁就因为观看了一场露天电影而改变了自己的选择。
有一天,庞维仁在部队的露天广场看了一部名为《沙漠里的战斗》的电影,看完之后心潮澎湃。于是,本该转业留在南京继续工作的他,怀着对建设祖国的一腔热血,向组织请缨前往玉门油田参加会战。
在玉门油田会战期间,庞维仁被分配到了物探组工作,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赶路、埋线、放炮,为油田勘探做前期数据采集与判断。一年里,他已经记不清脚上打了多少个血泡,双手被电线勒出了多少个伤口,双唇崩开过多少个口子,在沙漠里被伸手不见五指的风沙吹倒过多少次。他说,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定地克服。
大庆油田吹号角 入党誓词记心间
当大庆油田的号角吹响的一刻,庞维仁再一次找到组织,申请到更艰苦的大庆油田参加会战。1959年9月,他坐上了前往“萨尔图”的火车,开启了新的会战征程。
“萨尔图”是蒙古语,意思是“有月亮的地方”,但是当列车到站,庞维仁看到的不是诗情画意,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泛白的盐碱地,长着高不盈寸的小草。那里方圆几十里看不到一户人家,一无房屋、二无炉灶,天寒地冻,住的是“地窨子”“干打垒”。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参战人员“一月三两油,五两保三餐”。
困难没有动摇庞维仁一心向党、参加会战的决心。有一天凌晨,为钻机运送完材料,往回走的途中,车辆出了故障,突然熄火。车窗外飘着大雪,在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东北草原上,如果不赶紧修好车辆继续行驶,就会出现生命危险。他与替班司机果断下车,查找故障,修理车辆。就在故障刚刚检修好,准备发动车辆时,他们从后视镜中看到好多绿幽幽的光点,打开手电向后照去,看到好多狼!
回忆大会战的经历,庞维仁的老伴说:“他干起工作就不顾家,什么都没有工作重要,好几天见不到人都很正常。会战时,他还落下了胃病。那个时候也没电话,我生老大的时候他都没在我身边,等他回来的时候我都从医院回家了。”
1961年,庞维仁终于“圆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千里奔波邯邢地 举家搬迁再会战
1977年正月初六,大家还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庞维仁举家南迁到邯郸。这一次,他又加入了邯邢会战,这也是这位老人一生中参加的第三次会战。
庞维仁回忆说,来到邯郸并没在邯郸站下车,而是在峰峰老火车站下车报到,家属分配到一间防震棚。他的爱人说:“在大庆咱们还有房子住,在邯郸怎么住工棚?”他却说:“什么是党员?党员就是哪里艰苦就去哪里,要冲锋在最前面。什么是大庆精神?大庆精神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咱们是大庆来的,要把大庆精神带到邯郸。”就这样,他在邯郸扎根,在水文局三队工作,从车队书记到机电科科长再到办公室主任,一直到退休。他始终秉承着大庆精神,一直恪守着初心使命。
看新闻学报告 享夕阳炒股忙
如今,庞维仁与老伴过着安逸的退休生活。他说:“现在孩子们都很稳定,第三代也长大了。在孩子们的资助下,我们老两口买了一套山东的海景房,年轻时为了工作亏欠老伴太多了,夏天陪她去海边,在沙滩散散步。平时在家看看新闻、关注国家大事,每天关注股市……”庞维仁不仅可以用笔记本电脑炒股,而且能熟练使用微信,他感慨道,“现在条件好了,这都是伟大的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党的关怀,也希望单位越来越好,把大庆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幸福生活是等不来的,只有年轻一代有理想有梦想有担当,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富强,我们的民族才更有希望,我们的党才能更加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