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2年04月2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信仰的力量 光热源 阅读《三体》的思考 钻塔下读《傅雷家书》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阅读《三体》的思考

□ 作者 陆瀚文 (陕煤地质物测公司)

看完刘慈欣享誉世界的科幻巨著《三体》后,我的感受是复杂且震撼的。《三体》虽然是以科幻文学为载体,以科技发展为核心内容,但它所探讨的主题,却是形而上的终极问题,即“我们从哪儿来,是什么,到哪儿去”。它试图把人类放到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去观察,使人们从更深的层次思考人类和宇宙的关系以及人类未来的命运。

《三体》是作者刘慈欣关于“人性”的一场文学实验,在极端的末日背景下,人类所面临着“道德”与“功利”的抉择,这决定的不再是几个人的命运,而是人类乃至多个文明延续与否。生存是所有的生命体最原始的目的,当人性与生存并立而行时,则体现出了人性的复杂。为了达到生存的目的,则必须有一部分人甚至一大部分人被牺牲掉,这是“功利主义”的典型思想,也是《三体》中人性的残忍之处。始于2019年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在百年工业文明快速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中突然遭遇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近3年来,已经改变、还在继续改变几十亿人的生命、生活、生态和生产方式。随着新冠病毒的升级蔓延,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复杂、模糊、充满波动和不确定性的时代,遇到的风险和困难可能是全方位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今天的一切是过去的延续,同时又预示未来。病毒不分国界,我们必须从全球视野看待人类危机,团结合作,协同作战,才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三体》始终在对一个主题发出疑问并进行探索,即前文中提到的人性是否可以将人类文明带离毁灭的深渊?还是说人类文明仅能自救,人性不过是一种拖累?在《三体》中,基于地球生死存亡的极端环境下,人性脆弱到不堪一击,有人疑惑道:为什么基于地球重大危机的环境中,人类的表现如此愚蠢?为什么面壁者罗辑作为当之无愧的英雄,却轻易地被人类所抛弃?程心和叶文洁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罪人,而究其原因,是对人性的尊重和发自内心的真诚呼唤。面对读者的疑问,刘慈欣解答道:人类群体是具有疯狂属性的,这种属性一次次被证明,又一次次被遗忘,《三体》中的人类在感性层面十分节制,若《三体》中的环境加之于现实社会,人类的疯狂便容易被理解了。

《三体》做到了把“无尽”的哲学问题用“有尽”的细腻笔触描写出来,引领读者在层层递进的描写中进入时空的尽头。正是因为如此逼近真实的细腻,使生命和宇宙的崇高感变得非常真实可感,增加了终极问题的震撼效果。刘慈欣曾表示,科幻的意义在于让一个下夜班的人停下脚步,向遥远的夜空看一眼。这一点《三体》无疑做到了。《三体》把科学的美感、对人性的拷问和对终极问题的追寻结合到一起,形成了它复杂又独一无二的人文魅力,在主流文学的领域之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小说结尾,时空尺度处于无限状态,宇宙恒久膨胀,最终毁灭,同时的火种也将在新的宇宙中保留一隅并继续蓬勃发展,作者关于结尾的描述,在引人深思的同时也引人神往。

立足当下,我们确实应该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与国际风云变化相比,强盛的祖国庇佑着我们,除非夜深人静时,我们不需要思考书中那些人类命运的终极问题。可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至理之言,仍时刻警醒着我们当代青年,唯有风雨无阻、砥砺前进才是我们的未来,才是祖国的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