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1年08月0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经济·科技 致敬!暴雨中的地质人 深入推进“创新增效年”活动 图片新闻 上接第一版 项目大看台 基层动态

版面翻页
经济·科技
02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

精神传承 咬定青山不放松

木里项目现场采样组由1名博士和7名硕士组成,是一支高层次高学历的年轻队伍。走进项目部,队员们坐在小板凳上,缩分、贴标、打包、装袋,分工明确,效率极高。可实际上,高原工作不同于平原,这里最高海拔足有4300米,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在9号井采样时,6月的大雪没过了膝盖,大家用胶带缠住雨靴,脚冻到麻木没有知觉;太阳出来,白雪刺眼,寒风刺骨,雪水混合着羊粪流淌着,为了避免感冒,大家甚至不敢洗澡。为了保证及时处理样品、第一时间将数据反馈给项目部,队员们从天微亮干到天乌黑,不仅负责羊板粪和有机肥样品采集,而且要缩分和打包样品、填写原始记录、整理样点坐标,为了保证样品的可追溯性还要找各方签字。他们白天采样,晚上整理资料至凌晨,工作任务繁重,日日如此,但他们凭借着“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动力和政治担当,团结协作,保质保量完成了检测任务。

如果说山上的采样组是一个高学历的作战团队,那么山下的测试组就是一支巾帼不让须眉的“娘子军”。平均年龄20多岁的6个姑娘,晚上7点开始接样、核对、制样、编号、化验、算数据,凌晨3点休息、早晨8点上班。随着山上送样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山下的战线开始越拉越长,姑娘们忘记了休息、顾不上打扮,西宁夜晚9点太阳才会落山,她们每次走出实验室已是深夜,带着浑身羊粪味和恶臭的有机肥味,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拿面包和泡面当晚饭。每天夜里两点左右,她们还要轮流去实验室更换烘箱里的样品,以保证第二天的进度安排。就这样,整整73天,不落一件样品,不错一个数据,她们以实际行动接过江苏研究院六十五年发展的接力棒,传承着老一辈地质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赓续着检测技术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党建引领 立足岗位促成长

木里项目部成员凯旋时,江苏研究院党委召开项目专题座谈会,“热烈欢迎可爱的木里项目组成员胜利归来”的标语显示在液晶屏上。

确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在这次座谈会上,说到、听到最多的词语就是“党员”“成长”“进步”“感恩”。项目成员袁士焱是刚入职的硕士研究生,在项目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腼腆地介绍:“采样要爬到羊板粪堆上,有时候风雪大,整个人就栽进粪堆里,回去后没法洗漱,接着做有机肥检测。有一次趁着下山洗了澡,非常开心。木里很苦,但是也很美,锻炼了我吃苦的精神。项目上成立了党员突击队,有一批带头奋战的共产党员,为了完成任务任劳任怨,就像我们的小组长张立,70多天克服高原反应一直待在项目现场没下山,我要向他们学习。回来后,我可以骄傲地说,我进步了!”

章梅和周晓芳是90后研究生,也是整个项目部在山上仅有的两名女同志。有人善意地调侃:“山上这么苦,女同志也来采样?”章梅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工作需要,女同志也能顶半边天!”她们一边打包样品一边笑称:“我们是打包员里学历最高的,更是高学历里打包最厉害的。”

黄文魁博士说,“艰苦的地方也是美丽的地方”;检测员邓业新说,“我们要做江苏研究院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好青年”;现场采样组组长张立说:“在青海木里项目部,无论什么时间,无论多么恶劣的天气,只要有样品,我们一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坚守岗位。”

一言一语,有骄傲、有欢乐、有压力、有挫折,却没有一个人提到“辛苦”“掉队”。这就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青年一代“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木里归来 生态环境谱新篇

江苏研究院青海木里项目部14名成员,连续奋战70多个日夜,深入7个矿坑、经手16000多台车辆、采集9.2万个子样、检测2900多件样品、出具13500组实验数据,作为总局参战木里项目“整建制”完胜归来的队伍,为完成史无前例的高寒高原矿区覆土复绿工程提供了高质量的检测技术保障,坚决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和对祁连山生态保护、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出色地完成了总局党委交给的艰巨任务。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江苏研究院发扬“艰苦奋斗、敢打硬仗、迎难而上、勇于创新”的木里精神,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首次承担了江苏省国情资源大调查,开展山东某矿业集团煤基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连续中标山东省地下水环境调查和场地环境调查项目,成功申报有机肥料CMA扩项认证,全力推进陕西某硫铁矿水污染治理项目,积极参与总局碳中和研究院建设……科技创新越来越接地气,生态环境市场越来越宽广。

木里是一个丰碑,江苏研究院六十五年光荣传统在此得以升华;木里更是新的起点,年轻的江苏研究院人从此更加意气风发坚毅前行。

木里天冷,但挡不住项目人员科技创新只争朝夕的火热激情;木里山高,却高不过江苏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的昂扬斗志。木里天蓝,那是研究院青年的星辰大海;木里新绿,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明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