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1-0320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5年02月2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经济·科技 井泉润高原 援外展风采 系紧复工安全带 守牢复产安全关 总局地质集团水工环业务成绩显著 2000公里外的供暖牵挂 深耕沃土 必有繁花 地勘成果

版面翻页
经济·科技
02

井泉润高原 援外展风采

——江西中煤援多哥乡村水利项目侧记

□ 作者 皮林颜

2025年1月30日,乙巳年大年初二,位于多哥高原地区的奥古省卡特拉镇奥卡纳瑞村人头攒动,村民们聚集在一起,与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建设者们共同见证井泉出水的这一刻。

2024年9月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提出将实施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江西中煤承建的中国政府援多哥乡村水利项目正是落实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具体措施,计划在两年内打300口井,解决多哥高原区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

2024年11月,项目全体人员到达多哥后,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项目实施工作。项目经理黄献州有着丰富的打井经验,早在2016年,便带队完成了加纳地区1000口井的打井任务,为当地50万名居民打出了清澈甘甜的井水。

“这次出征多哥,面临的挑战可真不小。”黄献州介绍说,“多哥高原区地质条件复杂,水藏在岩石裂缝中,深度大多超过60米,且分布不均,加之气候炎热,疾病肆虐,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给找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技术员在奥卡纳瑞村检测水坑水质

但这些困难都打不倒项目部的地质工作者。黄献州凭借多年项目管理经验,精心统筹部署,带领专业技术人员迎难而上。

负责物探的技术员江小文,从国内带来了精密找水仪器,以科技赋能找水工作;负责打井的老地质队员张国喜有着几十年的找水打井经验,驾驶钻机穿岩凿石,只为找到那一泓甘泉。找水初期,项目成员每日清晨携带仪器出发,一去便是一整天,直至日落西山。

多年前,奥卡纳瑞村有一口机井,但年久失修,早已无法使用。村民们就近挖了个水坑,用以满足生活用水的需要,水坑里的蚊虫、浮游物多,水质远达不到清洁水源的要求,到了旱季,这唯一的水坑还会干涸,村民们束手无策,只能徒步到两三公里以外的河中取水。

村民们为用水问题发愁,黄献州和团队成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加快了找水打井步伐。在完成预定打井地点的物探工作并做好相应标记后,张国喜迅速指挥钻机队伍,启动了钻井作业。

机器的轰鸣声隆隆响起,村民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头顶大盆驻足观看,有的抱着小孩好奇地张望,还有的拿着工具,随时准备伸出援手。

在钻机强大的动力驱动下,钻杆逐步深入地下,将坚硬的岩石击碎。这些碎石伴随着高压空气自井口迸溅而出。当钻进深度达到50米时,井口开始有泥浆喷涌。

凭借多年丰富经验,张国喜判断水层已近在眼前,随即向操作钻机的工人发出指示,要求加大马力继续钻进。

奥卡纳瑞村井水喷涌而出

果然,仅仅过了十几分钟,一股清澈的泉水便从井口喷涌而出,宛如一条银色绸带在空中舞动。村民们见此情景,欢呼雀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感谢中国朋友为我们做的一切!我们期盼这一刻太久了!现在,我们终于不用再长途跋涉去远处取水了。” 奥卡纳瑞村的酋长激动地说。

黄献州现场指导抽水实验

当蛇年的钟声敲响,神州大地洋溢着欢乐的节庆氛围时,在距祖国万里之遥的多哥,身为援外事业的一分子,黄献州步履不停,正带队开展项目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措施落实落细。

春节期间,项目团队的足迹遍及31个村落,完成了10 处水文地质调查、7处物探、7处钻探和7处抽水实验等工作,为一季度完成45口井的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