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6个月 织密城市安全监测网
——安徽局一队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程(阜阳部分)施工纪实
现场施工
从2024年5月到2024年10月,安徽省煤田地质局一队职工在安徽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程(阜阳部分)施工现场不懈奋战,加速推进施工。项目仅用6个月,完成单日最大进尺218米,施工149个钻孔,总进尺4万余米,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施工答卷。
谋篇布局 高位推进
安徽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程(阜阳部分)对于全省建成地面沉降联防联控体系,提升全省综合防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安徽局、一队两级党委的超前谋划、科学安排下,一队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成功中标。
一队党委高度重视项目施工,抽调精兵强将组建能打仗、打硬仗、打胜仗的项目团队,同时,建立了两支技术队伍:一支专家团队、一个青年攻关小组。不管是材料的选取、设备的选型,还是施工工艺的选择等,项目团队都坚持精益求精,多方开展走访调研,多次召开施工技术研讨会,扎实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项目开工以来,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多次赴项目现场开展调研督导,推动项目建设;一队班子成员驻点项目,靠前指挥,与项目部时刻保持联系,做好每日调度,每日必查现场生产视频。一队党委委员、副队长、总工程师许蕾在项目施工的180多天里,回家的天数屈指可数,每个施工关键节点必到项目旁站指挥,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施工扎实推进。
知难不畏 绝壁可攀
该项目施工地点位于阜阳市颍州区、颍泉区、颍东区,建设目标包括基岩标、地面标、分层标近80个,地下水位监测井、孔隙水压力井及光纤孔若干,全面建成实时动态、覆盖重点地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难题,项目部精心部署、合理组织,仅用15天时间便完成项目进场开工;想方设法创造作业面,努力改进施工工艺、优化施工方案,争分夺秒抢抓进度,开孔、取芯、扩孔、下保护管……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严格管控,确保各工序衔接紧凑。施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带班作业,强化组织协调,加强技术培训,做好技术交底,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按照施工进度表顺利推进。
机组人员冒雨施工
夏天的傍晚,闷热难耐。正准备吃饭的乔军接到现场施工人员电话,听到“垮孔了”,便立即放下碗筷赶往钻机。赶到井台,乔军迅速查看设备压力表、钻进深度,仔细判断垮孔层位。乔军是有着24年施工经验、钻探进尺近10万米的老机长,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在现场,大家不安的情绪得到了安抚。正当工人们按照指导处理事故时,天际响起几声闷雷,大家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进度,提钻、调配泥浆、冲扫孔……凌晨两点多,大雨倾盆而下,大家瞬间全身湿透。在雨水、泥水中,大家咬牙坚持施工。经过18个小时的鏖战,终于赢得了胜利,“可以正常钻进了!”工友们击掌相庆。朝阳初升,这群汉子满是泥浆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堡垒坚固 战斗有力
要下活一盘棋,还需要向心力。项目党支部聚合力、保施工。党支部书记身先士卒,24小时驻守施工现场,组建党员先锋队,带领党员们在施工中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全力推进项目施工进度,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结合目标工期,一队在每个井场都安排一名党员作为负责人,在各个党员负责的区域划分“党员先锋岗”,要求党员在工作岗位上亮明身份。坚守17号井场的周宣扬,既是井场负责人,又是支部委员。他深知肩上担子的重量,不管何时何地总是冲在前面。为保障生产,他全力以赴,所负责的井场最高峰时开动钻机6台,常常连轴转。安全负责人孙道贵每天步数以“万”计,项目每一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每天一大早就前往7个井场开展安全巡检,安全帽、安全带是否正确佩戴,线路、配电箱是否安全……施工现场的技术服务、物机配套、生产保障等各工作岗位,都有党员活跃的身影。
“党员带头作示范,职工跟着党员干”,这是一队阜阳项目工地的真实写照。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有力推动了施工。
心系项目 情注一线
日月见证铿锵脚步,星辰铭记奋斗历程。项目施工以来,项目管理人员驻守一线点位,大大鼓舞了职工的士气。项目成员以钻机为家,时刻紧盯关键环节、施工进度、安全质量,掀起了一场争分夺秒、比学赶超的施工热潮。
在青年技术团队中,10余名刚刚走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成为项目的技术中坚力量。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毅的带领下,他们不畏艰苦、勤学好问、任劳任怨,向师傅学、向工人学、向实践学,在6个月里练就了真本领、铁肩膀。
“几个月没回家了,想家吗?”“想家啊!每天只能抽出短暂的时间,通过视频跟家人说上几句话。”余新毅说道,“但是人生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责任和担当嘛。”项目上的每一个人都坚信,只有优质、安全、高效施工,才能在重点工程建设的画卷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夏天,炙热的阳光、强烈的紫外线把裸露的肌肤晒掉了一层皮,却阻挡不了一队职工奋战的热情。为了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施工任务,他们迎着酷暑、头顶烈日,在各自的岗位上迎难而上、毫不退缩……
一道道难题在集体智慧中迎刃而解,一个个关口在齐心协力中逐个攻破,诠释了安徽局一队的敬业和担当,彰显了地质人的拼搏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