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1-0320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5年01月1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不舍地质情缘 地质时光吟 光热源 山谷的回音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不舍地质情缘

□ 作者 李 龙 (宁夏局)

如果你乘车沿着307省道自北向南行驶,公路两侧一座座蒸馏塔半空矗立,管道高低缠绕,铁轨交叉纵横,一片宏伟壮观的煤化工厂区会扑面闯入你的眼帘。如果你对宁东熟悉的话,肯定会惊诧于它的巨大变化,难以想象,当年那个寸草不生、沙尘漫天的宁东,如今已发展为世界最大的煤化工基地,是国家十四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九个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之一。这巨大的变化,凝聚了无数地质人的心血。

下面,让我们追寻一位老一辈地质人的脚步,探寻他不舍的地质情缘,探究宁东巨大变化的秘密——

1977年,当恢复高考的喜讯传遍神州大地时,受到铁人王进喜事迹的感召,我立志做一个像王进喜那样的地质勘探人。1979年,我如愿进入西安矿业学院(现西安科技大学)学习,1983年毕业后被分入宁夏煤炭工业地质勘探队(现宁夏煤炭地质局)工作。报到的第一天,理想与现实就发生了碰撞,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是恶劣的条件还是让我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当时的宁东叫作磁窑堡镇,还是个宁夏灵武东部的小镇,到处都是荒滩和起伏的沙丘,终日沙尘漫天,了无生趣。我第一次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犹豫,作为大学毕业生,繁华的城市有的是机会供自己选择,为什么要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遭罪?也许是看出了我的不情愿,队领导没有说什么,只是带我去参观队史陈列室,并给我讲述第一代地质人的光荣传统。

上世纪50年代,为了支援大西北建设,无数地质人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远离家乡、亲人,一年四季风餐露宿,长年在野外工作,自完成石嘴山煤田“勘探第一钻”、建成大西北第一对矿井以来,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为了宁夏的发展默默奉献着,有的人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看到这些,我无法提出“走”的请求,于是背上行装前往宁东羊场湾井田当了一名鉴定员,成为一名真正的地质勘探人。

从春天的草长莺飞到冬日的地寒雪飘,从贺兰山到六盘山,从中卫香山到宁东戈壁,我和同事们的足迹遍布宁夏山川,勘探面积1465平方公里,基本划分出了贺兰山、宁东、宁南、香山等宁夏四大含煤区,探明全区煤炭资源量340亿吨,预测2000米以浅资源储量1471亿吨,为宁夏煤炭工业规划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为国家能源战略西移和自治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提供了重要资源保障。单位先后2次荣获“全国煤田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称号,真可谓“勘探队员情系贺兰山缺黄河两岸探乌金,煤炭尖兵汗洒宁夏山川塞上江南树丰碑”。

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西部大开发,宁夏要崛起,优势在哪里,每一个宁夏人都在苦苦思索和探寻。作为经济建设的先行者,地质工作者如何为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更感责任重大。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宁东。2002年,自治区政府启动“一号工程”,作为煤田地质勘查的专业队伍,我们责无旁贷。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编制完成了《宁东煤炭资源勘查规划》,承担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全部煤炭资源勘查任务。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地勘职工充分发扬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只争朝夕,连续完成了梅花井、清水营、石槽村、红柳、麦垛山等一个个大型煤炭勘探的硬任务,每年完成的工作量是过去的十几倍,先后探明宁东煤炭资源储量282亿吨,预测远景资源量1394亿吨,为大规模开发宁东煤炭资源、建设亿吨级煤炭基地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成果,保证了自治区“一号工程”的顺利推进。如今,每当回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依然令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韶华易逝,光阴荏苒。作为地质人,每当看到一个又一个自己参与的地质勘探项目顺利完成,一座又一座能源化工项目建成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和满足,能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一份力量,是每一个地质人的荣幸。

回顾人生历程,从风华正茂到即将步入花甲之年,人生中最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宁东,奉献给了宁夏的地质勘探事业。我无悔于当初的选择和坚守,也为宁东取得的巨大成就骄傲,为宁夏实现的跨越式发展振奋,为地勘职工自豪。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