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伙儿会“变身”
——记山东局一队“青年岗位能手”刘正文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一队“青年岗位能手”刘正文毕业仅3年,便作为项目负责人圆满完成煤矿瓦斯治理、井下防治水、井下复杂地层探查治理、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程地质勘察等多种类型工程项目13项,从青涩小伙儿“变身”为单位的中流砥柱,突出的业绩是他风餐露宿、扎实肯干的最好回报。
“第一次负责项目记忆犹新”
“河南某煤矿井下瓦斯抽采治理工程是我第一次负责项目,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项目太大,我没有经验,怕干不好,又不想失去难得的成长机会。”对于职业生涯中首次挑大梁,刘正文记忆犹新。
井下条件艰苦,矿井深处湿度大、温度高,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空气湿热得几乎可以拧出水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不仅要忍受身体的不适,还要面对心中的恐惧。为了解现场施工情况,刘正文经常深入井下,头顶矿灯、脚穿胶靴、身背自救器,现场跟班,与工人师傅“零距离”交流学习。“工作服常常被汗水湿透,黏糊糊地贴在身上,感觉像是被一层厚厚的保鲜膜包裹住,还伴随着无处不在的煤尘。”刘正文说道。他笑称自己是“煤矿特种兵”,把煤尘当作“美容圣品”,湿透的工作服则是“时尚潮装”。这些看似荒诞的比喻,让他在艰苦的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和动力,用幽默化解了困境,用乐观战胜了疲惫,用汗水和坚持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这样的环境中,刘正文展现出过人的毅力,他吃睡在项目部办公室,经常加班到深夜,最长时3个多月没回家,最终带领30余人的队伍顺利完工,为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刘正文也从职场新人“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出色的项目经理。
第一个项目完美落幕后,刘正文对未来更加有信心。2022年底,济宁地区一项井下构造探查治理工程对工期要求很急,他规划好思路后,向领导请缨承担下来,从最初的设计、与矿方的沟通,到施工把控、竣工验收、资料提交等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把控,不断总结思考提高效率的方法。最终,该项目单台钻机20天完成井下断层探查及治理钻孔12个,钻探进尺1441米,钻孔成孔率100%,合格率100%,给矿方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小伙子很能干,有冲劲、有想法。”矿方如此评价刘正文。
随后,刘正文又转战井下防治水、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等领域,一次次交上圆满答卷,逐步“变身”为一名技术“多面手”。
“挑战难题最有成就感”
“他做事肯动脑筋,遇到难题总能想出办法解决。”这是领导和同事对刘正文的一致评价。
“我喜欢挑战难题,越难越有成就感。”刘正文喜欢钻研,平时话不多,但只要说起技术,就变得滔滔不绝。
刘正文在负责一项井下断层探查及注浆加固工程时,断层带破碎严重致使钻孔难以成孔,钻探被迫停止。刘正文急得团团转,同事安慰他,这种现象经常出现,遇到断层或者陷落柱很难成孔,大家都知道,但是都解决不了。刘正文不信这个邪,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单位技术经验丰富的前辈,并进行多次试验,最终利用反复注浆、跟管钻进等工艺成功破解了难题。他申报的“跟管钻进技术在井下构造探查中的研究应用”课题顺利立项,目前已经发表2篇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项专利已被受理。他凭借一股钻劲儿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形成的2项经验成果被山东煤炭学会评为山东省煤矿水害治理先进适用技术和工作经验二等奖。
“轻伤不下火线”
工作3年来,刘正文曾赴河南、安徽、山西,以及菏泽、济宁、枣庄、日照、济南、聊城等地负责或参与项目。一个背包就是他所有的行李,黝黑沧桑的脸上洋溢的自信笑容,显示出他经历千锤百炼后超出同龄人的稳重。
同时负责多个项目已成为刘正文的工作常态。2023年下半年,他同时负责济宁、菏泽地区的3个项目,其中既有井下项目又有地面项目,最多的时候3台地面钻机、3台井下钻机同时施工。他刚从井下上来,又得跑到地面现场;上午还在济宁,下午就得赶往菏泽;白天在施工现场,晚上加班整理材料……高强度的工作把他累病了,持续高烧不退,领导同事让他回家休息,他只是去医院拍了个片,在工地旁边的乡镇卫生院挂了几天吊瓶,就回来继续跟进项目进度。领导担心他肺部的大片阴影会影响以后恢复,想找个同事与他对接,强制他休息,他却说:“轻伤不下火线,我能照顾好自己,你们都放心吧。”看到挂着吊瓶的他手里的工作电话响个不停,同事和他开玩笑:“以前知道你能在多个项目间随意切换状态,不是一般人,现在感觉你已经‘变身’成铁人了。”
青春还在续写,征途仍在行进。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的工作热情,让刘正文在前进中成长,在煤田地质事业发展道路上不断创造着属于他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