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4年06月2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走进峪里 初夏晨晓的城市时光 光热源 我眼中的测绘人 致敬地质人 行走在月球背面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走进峪里

□ 作者 菲 芬 (山西省煤炭地质一一四院)

随“表里山河地勘人”采风团到野外采风,第一站——隰县寨子乡峪里地质文化村。

这是山西省煤炭地质一四四勘查院实施的一个旅游地质项目,旨在助力当地旅游产业。

隰县是一个安逸的小县城,素有“河东重镇、三晋雄邦”的美誉,因为没有工业污染,自然风光优美,小西天景区闻名遐迩,玉露香梨远销各地。

午后时分,街道静谧、行人稀疏,道路两旁绿树伸展臂膀为人们撑起一片荫凉。戴着耳机骑着电动车的人像鱼一般游弋在阳光的剪影里,给风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

大巴车穿过街道缓缓而行,如舟楫在浓荫中破浪而出,几个弯道后,窗外视线豁然开朗,远山清晰、阳光澄澈,飘逸的云朵时卷时舒,大家纷纷探头观望,我也不禁精神大振。

董宇辉在山西行的开篇中说:“时间好像特别偏爱山西这片土地,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它走过的痕迹。”

当我站在峪里村的最高处放眼望去时,眼前一幅天然的黄土画卷徐徐展开,仿佛二百五十万年前,时间的步伐与风相遇,吹落了它的七彩披肩,于是造就了峪里村的地质奇迹,将这里的山山峁峁装扮得五色斑斓、绚丽夺目。

站在龙头阁外眺望,紫荆山高阔残缺、沟壑纵横,黄土残垣如巨大的千层蛋糕色彩丰富,黄与红的交替,深与浅的相依,错落有致、层叠变幻。山体偶有黄土柱或陷穴,形状奇特、别具一格,让人浮想联翩。山顶青草茵茵,山脊挺拔错落,山山相接,红黄相间的土层连绵不断、如丝如带、波涛起伏。山脚下,东川河和紫川河绕村而交,如两条玉带在山下汇合,携手奔赴远方。

“其实最好看的是下雪天,雪落在山顶上,白茫茫的一片,和山体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那种视觉冲击会更震撼。”一四四院的小申说,谈到项目成果,眼神热切,口若悬河。 我想象着小申描绘的情景,雪盖山头、红纱罩身,这分明是大侠英雄出没之处,便驰思遐想,无限向往。

而眼前的风貌,又何尝不是歌里所唱,“对面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咱们要命的二妹妹。”山梁、山脊、山峁,这些都是峪里地质村午城黄土地貌的典型特征,风沙吹老了岁月,也吹出了峪里黄土地的多姿多彩、壮丽雄浑。

从峪里村下来,我们跟随项目组前往峪里沟,黄土梁、黄土塬、黄土峁近距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形状各异、颜色纷呈。更深处的峡谷里,溪水涓涓、飞瀑连珠,让人流连忘返。

据说在地质学界有这样的说法:人类一生需要读懂三本书,一本是完整保存古环境变化信息的深海沉积,一本是系统反映气候变化的极地冰川,第三本书则是中国的黄土堆积。

在黄土层这本书中,我们能够找到中国乃至全球环境、气候演变的历程和规律,了解地球上地质、地貌、土壤特性、水土流失、自然历史、气候、生物变迁等各种信息。而峪里黄土地貌恰是一四四地质人正在读的第三本书。

采风团走走停停,不知不觉暮色渐临。项目组成员王磊、驻村干部王伟还在和采风团的人侃侃而谈,不厌其烦地回答着各种问题。枣树下,村民悠闲地坐在晚风中低声交谈。 阳光褪去了耀眼的外壳,如一网金色细纱垂坠在天空和远山之间,风携着槐花的清香一路追随,云朵依旧闲适地变换着步伐,光影交错、如梦似幻。

我站在村口,风穿过我的发丝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颊,一如当年吹动那些尘埃和细沙。时间的脚步穿越亿年,人类的浪漫亘古不变,时间造就了山河壮美,孜孜不倦的地质人行走在时间长廊,追随着它的脚步,探索、研究、发现,为现在、为明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