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4年06月1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那远山呼唤我 父亲的二八大杠 光热源 《双鹂齐鸣》 时光里的父亲 拥抱人生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那远山呼唤我

——2024年“表里山河地勘人”文艺采风活动之北线散记(二)

□ 作者 梁彩霞 (山西省煤炭地质一一五院公司)

(三)

作别天镇,近4个小时的奔赴,途径环翠山、恒山,中午时分到达灵丘。沿途青山、溪流、沟壑、田野,丰富了一片片土地。

灵丘县下关乡中庄村掩映在一片绿意葱茏中,二一七地质队有限公司承建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区灵丘段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部设在村边乡道的一处院落内。

小院里,两棵果树已经挂果。屋内满室墨香缭绕,画家老师正在埋头作画——施工现场,鲜红的旗帜招展着,数台挖掘机轰隆着,一片火热繁忙,不远处苍山巍巍、满目青翠,灵动、热闹的画面再现了我们刚刚采风过的生态修复施工现场。

越野车行驶在山路中,车轮卷起的黄土让我无法看清车窗外的景象。经历一次转运,我们落地山中一片较为空阔的场地。打开车门,一股热浪瞬时袭来,强烈的阳光照得我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我们站在平整过的半山坡上,坡下几台挖掘机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碎石、搅拌作业。只见挖掘机后面,整个山体岩石裸露、满目疮痍,没有一丝绿意和生机。“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对这片被破坏的土地进行修复。看,修复以后就像这边绿油油的样子。”顺着技术人员手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一座苍翠墨绿的山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今这里有多么触目惊心,曾经这里创造的经济效益就有多么可观。”

“矿山开采后带来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土壤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开采后的废弃地也可能发生不可逆的重金属污染,给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如水污染、粉尘污染、气体污染等重大影响。”技术人员向大家详细介绍着,他黝黑的脸庞上不断有汗珠滚落。

“从边坡治理到土壤基层改良再到植被恢复,都由我们负责完成。恢复的原则就是根据原有的地形地貌,尽量恢复如初。后期我们会种下各类适宜生长的树种,乔灌草相结合,还会种下核桃树等经济类树种,把荒山荒坡变成绿水青山!”在机器的轰鸣中,技术人员激动地和我们描述着未来愿景。

望着废弃的矿场留给青山的一道道“伤疤”,看着眼前火热的修复现场,我的心中无比感慨。从传统地勘产业走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从“以找矿立功为荣”到助力生态修复、抚平青山绿水的生态“伤痕”,地勘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从这块半坡平地走向更远一点的另一处施工现场,站立于已经修整的平台之上,视线豁然开朗。目之所及,群山连绵、层峦叠翠,我仿佛听到那远山在呼唤我,我多想生出双翼,乘着风,飞向那片碧绿,掠动卷涌的流云。

(四)

对于物探工作,“电测、放线、放炮、接触放射源”是我对它仅有的了解。隔行如隔山,我带着满腹好奇,奔赴此次采风活动最后一个采风点。

在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有限公司承建的阳泉市郊区新景矿佛洼区西北部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作业区,移动测量车内的几名技术人员正在电脑前操作着什么,只见屏幕上显示的波段像心电图一样起伏多变。如果说他们是在给大地做“B超”,在我看来更像是在为大地“号脉”,连接在仪器上那根桔红色的线缆一直通向远方,不时传来新的数据,波段也随之跳跃变化。这根连接大地“五脏六腑”的线究竟有多长,我不得而知。看着他们专注工作的样子,我不敢再过多打扰这些熟知大地“经络穴位”的“中医”,轻轻退到车外。

跟随着摄影家们的镜头,只见葱郁的密林中,几名放线人员像是散落在林中的野花,时而聚拢,时而散开。身上重达三四十斤的线缆,无法阻挡他们在山地间行走、在酷暑中前行的脚步。人迹罕至的山林中本没有路,他们硬是用双脚走出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趟走下来,我看到他们身上的红色工服已被汗水浸湿,黑红的脸上汗水流成珠线滴落到林中的小花上、野草中……

“给我看看,给我看看!”几个小伙子团团围住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争着要看人家女朋友的照片。笑着、闹着,青春的笑容在他们黢黑的脸上荡漾,在林波浩荡的山野中弥漫开来。

“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日行几万步,吃一口热饭也是奢侈”,物探人用这样的日常诠释了什么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地勘精神。

暮色中,群山起伏,林涛汹涌。想来,这秀美险峻的高山、深沉肃穆的大地,得遇知音是多么温情而有趣的一件事情。那一根根如琴弦般的线缆撒向山野,与地层深处奏响出动听的和弦,或许尘世间,物探人是唯一能听懂大地旋律的人。

山山而川,征途漫漫。5天的采风活动结束,累并快乐着、感动着。每一次翻山越岭的追寻,我对地勘人的敬意就更增一分,正如画家孙小农老师所言:近距离地接触地勘工作、地勘人,不仅触发了更多的思考,更激发了创作的激情。这些在崇山峻岭中与山野为伴、与清风相拥的人,值得我们用更多的笔墨去歌颂。

返程路上,一座座群山向后掠过,耳畔好似还可以听到山谷里机器的轰鸣。山有四季,风吹八方,跟随地勘人的步履,循着远山的呼唤,于我而言,出发永远比向往更有意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