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1-0320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4年06月0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那远山呼唤我 漫步江南水乡 光热源 沿着父辈的足迹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那远山呼唤我

——2024年“表里山河地勘人”文艺采风活动之北线散记(一)

□ 作者 梁彩霞 (山西省煤炭地质一一五院公司)

夏风微暖正温柔。日前,一场名为“表里山河地勘人”的文艺采风活动在山西省地质勘查局热烈启动。我有幸与30多名文艺工作者及相关媒体记者深入7个地市13家地勘单位的17个野外地质工作区进行采风,传播山西地质发展成果,讲述山西地勘故事。

(一)

夕阳舞起一块硕大的金色丝绸,那金黄与绛红如水彩一圈圈晕开,这飘逸灵动的丝绸向着天际漫卷,坐落在古交随公沟畔的康庄村便笼罩在这片黄昏的浪漫色彩里。

村口的老人问我:“你们是来淘金的?”这问题令我有些哭笑不得,便调侃道:“你们这地里有金子?”本以为老人只是幽默而已,不承想老人认真答道:“有!他们就是来找金子的!”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半山坡上几名身着红色工作服的小伙子正在攀岩而上,在夕阳的余晖下,矫健的身影掩映在一丛丛白色刺玫花中分外鲜艳。

作家徐焱对正在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技术人员——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吕梁山南段区调项目负责人毛永栋手中的笔记本产生了兴趣。只见这本笔记字迹工整清秀,内容记录详细,通过笔迹可以看出他是个严谨且相当有技术分量的年轻人。毛工说,像这种笔记,一个项目下来,每个技术员至少要有十几本。如此推算下来,他们现阶段进行的省级公益地质勘查项目吕梁山南段1∶50000片区总结性区调,5400平方千米的工作区、三年的服务周期、1000多个日夜,得有几十甚至上百本笔记,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交谈中,得知毛工是一名准博士,2012年参加工作,至今已在大山中工作12年。我问他为什么会选择艰苦的地勘行业,他这样回答:“因为我生于山西太岳山中,从小对大山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同时作为一名山西人,我愿意为建设山西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乡再好非故乡呀。”

看着毛工朴实而又坚毅的眼神落在岩石之上,我的思绪跳跃到山西地质集团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化验检测室内那些年轻人的脸庞上。青春在盛有土壤、化学试剂的仪器内绽放,目光落在显微镜下,却能穿越几亿年的时光。一台台高精尖仪器、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试管,传统与现代毫不违和,新生与远古产生碰撞,结出累累硕果。

“这几张已有24年历史的长桌几经辗转,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这些充满年代感的长桌刻满了各类检测实验项目的历史痕迹,可以说是助力国家土壤普查历史的见证者。”检测技术公司总经理动情地说。

或许,默默奉献的地勘人一如显微镜下那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岩石切片,总会遇到可以读懂它的人。

夕阳捂住夜色的开关不肯轻易按下散场的按钮,我飘远的思绪被山坡岩石上耀眼的光斑拉回。毛工还在用放大镜观察岩层构造,他头上的橘色帽子像一盏燃起的灯。

山谷里,暮色抬眼而至。

古交市区,喧嚣的街头,与毛工道别。我抬头望向夜空,夜幕海海,仍有熠熠星光。地勘队伍,有人中途离开,亦有人无悔选择,那份执着与坚守,一如长夜的星光,虽寂寥,却无比璀璨。

(二)

天镇,位于山西最北端,地处山西、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我们北线采风组的第七个采风点——山西高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基地暨试验电站就建于此。

基地坐落于马圈庠村北,阴山山系阳门山抬眼可望。山的这边属山西,山的那边即内蒙古。

到达基地时,迎接我们的不仅有热情的工作人员,还有翻越边塞长城扑面而来的黄风。天地穹庐、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的场景,令我瞬时想到王昌龄《出塞》中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此时,借黄风得以见山之苍茫,天地之间顿生雄浑的历史况味!

一座城市、一个村庄,从来不会单纯地、毫无历史渊源地存在。在时代的洪流中,所有事物都会经历诞生、发展、繁荣和衰败的往复循环,演绎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种种兴衰。天镇县谷前堡镇马圈庠村的史册上,必将因这座高温地热科研基地的建立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在基地负责人绘声绘色的介绍中,一幅激情澎湃的长轴画卷徐徐展开,把我也带入欢呼沸腾的那一刻。

2020年3月的一天,似乎与往日一样平常,然而,当冲天的地流热体从地下1624.01米的深处喷薄而出,白色气雾伴随一道绚丽的彩虹直冲云霄时,放喷试验现场沸腾了,马圈庠村沸腾了,天镇县沸腾了,整个山西沸腾了!“1624.01米”“160.2℃”,这两个滚烫的数据冲破了在山西阳高——天镇一带不具备大于150℃高温地热资源地质条件的传统理论藩篱,一跃成为地热界一个新的里程碑。惊喜的消息迅速传来,这项重大突破被专家鉴定为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现的第一口温度最高、自流量最大的地热井!

随着地热发电示范试验电站的启动,发电机组试发电成功了;以示范基地2500平方米为供暖对象,开展“浅层无干扰”和“采灌一体化”地热供暖试验运行了;总面积1893平方米的基地地热温室大棚建起了。隶属同一公司的同昌科技园云计算中心及物联网应用项目地热清洁能源供暖及制冷科创项目也将于2024年8月在太原市小店区正式交付。至此,“一核引领、两级延伸、多点支撑”的地热能产业布局在三晋大地多点开花!

“基地的长远目标是立足天镇县特殊资源禀赋,依托科研示范基地,以地热资源梯级开发利用技术为核心,形成发电、供暖、种植、养殖、康养等可持续发展产业循环链,不断壮大新能源产业集群,为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贡献力量。”问到未来的发展,科研基地负责人这样回答。

身心从恢宏的画卷中抽离,又落入现实中的诗意田园。

通体透明的基地温室大棚内生机盎然、花团锦簇。一缕缕芹菜特有的香气扑鼻而来,我们纷纷摘下红嘟嘟的草莓,迫不及待放入口中,舌尖上顿时被奶油般的香甜包裹。黄瓜、生菜、奶油小白菜、辣椒、卷心菜……如一列列等候检阅的士兵气宇轩昂。南方的棕榈树生机勃勃,成群的锦鲤惬意地游来游去,大片的火鹤花开得红红火火、热烈奔放!

在这火热沸腾的基地里,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也被点燃。地勘工作在画家的笔下栩栩如生,只见崇山峻岭间一座巍峨的钻塔红旗招展,山脚下麦浪翻滚、溪水潺潺。青山绿水中,一名身着红衣的地勘职工正在手持放大镜观察岩石构造,以细腻的笔触勾画出专注的眼神。书法家们则挥毫泼墨、力透纸背,落笔间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幅幅歌颂地勘人、地勘精神的书画作品跃然纸上,生动灵秀。久远的时空里,每一个当下都会成为历史,此时的书写与形塑,在未来某个遥远的时刻或将成为那个时代对历史的追溯。

孤寂的烽火台是在诉说过往风云还是在聆听历史的回声?贴着它斑驳的孔隙我去追寻,耳畔似乎传来千军万马的厮杀声与鼓角铮鸣。恍惚间回眸,天边又是一片绚烂温暖,我的地勘兄弟们正从古烽火台下走向那万丈阳光。他们步履坚定、掷地有声,仿佛一队英勇的将士穿过历史的长河,行进在茫茫的山川四野,用脚步、坚毅、勇敢、智慧书写这个时代的地勘精神。

我无法否认,当下与历史穿过经年的千山万水,仍可以某种方式再相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