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4年05月2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要闻版 学习进行时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被评为2023年度自然资源部优秀科技创新平台 陕煤地质一九四公司参与的研究成果获省煤炭科学技术一等奖 获批2023年度河北省拔尖人才 复此青绿见春山 亮相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 总局江苏局一青年集体获评省青年文明号

版面翻页
要闻版
01

复此青绿见春山

——江西省地质局第四大队冬瓜槽区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纪略

□ 作者 沈乐冰

阳春时节,来到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乌岗村,沿着乡村公路前行,一座清如镜绿如蓝的水库映入眼帘,岸边曲径通幽,绿树环绕。

水库边,一条道路蜿蜒直达山顶。错落有致的山坡上,一块块梯田整齐有序,其间坐落着几个蓄水池,水渠延伸至每个角落。

网布防护下的青草长势良好,犹如给山体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绿纱,几株刚种下的树苗迫不及待地绽放着美丽的花朵,令人发出“登上春山心舒畅”的感叹……

如果不是近距离察看山体,几乎不会有人发现这里曾经是一座废弃多年的矿山。这里属于湘东区冬瓜槽区域,高峰期曾有100多家小窑煤井。长期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裸露的基岩陡坡,留下了堆积成山的煤矸石。废弃后的矿山光秃秃一片,受风化侵蚀的岩块容易掉落,成了地质灾害隐患。

为“治疗”这块历史“伤疤”,破解生态修复难题,萍乡市启动了湘东区冬瓜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

“1+N”立体修复模式

2022年,江西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赣西地质集团承担了萍乡市湘东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冬瓜槽二期建设任务。项目建设规模1245.51亩,其中生态修复约995亩,土地整治建设规模约250亩。

赣西地质集团董事长黄小萍介绍,“该项目不是简单的生态复绿,而是采用‘1+N’立体修复模式,把生态修复与地灾治理、道路建设、土壤改良、土地复垦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重建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多赢。”

项目负责人由赣西地质集团总经理胡万里担任,他说:“这是湘东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里的试点工程,治理要求高,备受社会关注,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

从搜集资料到实地勘查、从测绘测量到分析研究、从方案设计到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既要周详细致,又必须紧密衔接。技术人员充分调查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仔细研究施工设计图纸,认真分析施工重点、难点,针对不同地质环境问题的矿山,采取不同的修复治理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具体措施。

地形土壤“重塑”

项目部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动用挖机、自卸车、推土机、铲车、洒水车等同步作业,清运煤矸石和松动的浮石,挖掉树根树桩,开展水库清淤、危岩清理、土石方开挖与回填、水库护坡、林地削坡等工程,彻底清除地质灾害隐患。

由于多年矿渣沉积,益塘水库水体又黑又臭。施工人员清理了约3万立方米的库底沉积物,使水库水质达到灌溉用水标准,同时新开渠道和排水沟,增加了水库蓄水量。

削坡造田、恢复林地的工作量最大。施工人员先在坡顶区域修建排水沟,防止雨水向下冲击;然后对坡面进行降坡、造田,形成种植区,消除滑坡风险,并沿坡脚砌挡土墙;最后人工清除碎石、浮土等不稳定的岩土,累计清理表土3.33万平方米,开挖石方达1.1万立方米。接下来,采取土壤翻耕、客土培肥、土壤重构等生态修复措施,全面恢复林地种植和水田耕作条件:铺设土工布,覆盖黏土,压实保水防渗;进行耕作层剥离回填,提高水田质量;浇筑混凝土护坡、边坡打锚杆,防止水土流失,配套完善排水沟、蓄水池等设施……

为验证土地是否能够实现复垦复种,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开辟了一块试验地,试种了玉米、甜瓜、毛豆、豆角等农作物,喜获丰收。“这可是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蔬菜,我尝过了,味道真不错!”技术员蒋俊说。

再现青绿“春山”

已修复的旱地

矿山修复前

赣西地质集团具有丰富的建筑施工经验,对土石方开挖等已“轻车熟路”,对挂网客土喷种、植被重构却是“初试牛刀”。

传统的植草方式会破坏坡面,很难实现快速复绿的效果。项目部采取机械喷播的绿化方式,在边坡自上而下铺网、钉网,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施工季节选择植物种子,再将草籽、肥料、苗种、泥浆等经过喷播机搅拌混匀成喷播泥浆,喷射到边坡上,这样,泥浆里的草籽和灌木长大后抓地力更强。

喷播完成后,施工人员在坡面上覆盖了一层保护膜,避免植物种子在生根前被雨水冲走,同时防止植物被冻伤。植物出芽期至幼苗期,须根据气候情况浇水施肥。

“我们以种植适合当地条件的植物为主,同时保留了原有零星分布的树木。数年内,人工植被将逐渐与自然植被融合,还原当地绿色生态环境。现在植被处于补植、养护阶段,绝大多数长势良好。”生产经理邹青峰说。

附近村民表示,“矿山修复之后,村里的环境变美了,空气更清新了!”

“通过生态修复,新增水田面积156.55亩,旱地面积336.5亩,形成了集草地、林地、梯田、水库等于一体的绿色生态系统。不久的将来,这座以前寸草难生的乌黑‘废山’,将蜕变为生机勃勃的绿色‘春山’。”望着山坡上随风摇曳的青草,胡万里自豪又自信地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