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4年05月0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经济·科技 总局湖北局一季度实现平稳开局 山东局一队一季度提质扩量增效明显 河南省资环三院公司一季度经营创佳绩 以专业专注抢占市场 用物探匠心书写青春 变革 创新 发展 安徽机电技师学院一选手晋级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 项目大看台

版面翻页
经济·科技
02

变革 创新 发展

——安徽局一队高质量发展纪实

□ 作者 周元宝 朱 璐

成立于1952年的安徽省煤田地质局一队,是我国首批组建成立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之一,曾受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来电勉励。72年来,一队人风餐露宿、南征北战,足迹踏遍安徽、新疆、云南、山西、贵州、陕西、内蒙古等地,累计完成煤田勘探工程量300多万米,先后提交各类地质报告千余件,探明煤炭资源储量近200亿吨,经该队勘探已建矿井24对,为两淮煤炭能源基地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全国煤炭工业“特别能战斗队伍”、“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煤炭工业地质勘查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ZJ50钻机在陕西黄龙施工

20世纪90年代,地勘行业经历了10年低谷期,两淮地区煤田资源勘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一队人不等不靠、敢想敢拼,传承和弘扬地勘行业“三光荣”“四特别”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开展“二次创业”。21世纪初,矿业经济复苏,一队抢抓有利时机,在变革中破茧重生,在创新中谋求突破,全队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十四五”期间,该队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力开拓地质市场,积极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变革 展现新作为

勇担职责使命,找矿突破取得新进展。一队始终坚持找好矿、保能源的初心,以实际行动和工作实效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望。该队坚持矿产勘查与找矿技术方法互促共进,围绕国家规划的两淮煤炭基地建设,开展矿山深部及周边地区煤炭勘查、攻深找盲,服务支撑煤炭资源增储上产。先后参与完成潘集煤矿外围详查、刘庄深部勘探、罗园勘探、连塘李勘探等煤炭资源勘查项目,为安徽省两淮煤田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后备资源保障。其中淮南潘集地区新发现一处大型矿产地,这一重大发现有效缓解了两淮地区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安徽省完成“358”找矿突破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了能源基础。2023年,一队参与的安徽省地勘基金煤炭和煤层气勘查项目取得初步成果,为完成安徽省“十四五”找矿目标提供了支撑,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作出了新贡献。同时,一队积极参与全省清洁能源勘查,助力天然气、页岩气勘查取得重大进展。持续开展皖北重点地区地下水、地热资源勘查,推进地热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融入地方经济,地质服务展现新作为。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一队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找准单位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不断提升服务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合作,有力有效提供测绘、地质技术和服务支撑,近年来,一队成立了淮南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先后参与淮南市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淮南市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加强了单位驻地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诱发因素与成灾规律研究。因地制宜开展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先后承接黄道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青山乡魏庵村东院组崩塌治理工程,保障了地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格落实绿色勘查要求,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动地质勘查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探索出一条地质勘查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绿色勘查新路子,展现了新时代地质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作为。

创新 推动新发展

二道河煤层气勘查项目

创新技术工艺,增强发展动能。一队主动参与清洁能源资源勘查,服务矿井建设。引进行业先进的大型施工钻机设备,组建施工队伍,搭建特殊钻井工程研究中心,深入推进技术创新,成功施工了多个非常规天然气钻井工程,其中潘集外围深部煤层气和页岩气合探共采项目“潘气1井”,创造了两淮地区取芯钻孔最深施工纪录,为摸清安徽省煤系天然气资源“家底”、实现勘查开发突破打下了基础,进一步扩大了安徽局在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影响力。积极参与煤矿安全治理项目,其中山东菏泽煤电郭屯井筒注浆治理工程,采用巨厚松散层单井多层段注浆施工工艺,属于国内首创。自主研发的“大口径瓦斯抽采钻孔自平衡浮力法下管关键技术”荣获全国第四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安徽省第四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入选《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2年版)》,为煤矿瓦斯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确保了井下安全开采。《厚松散层薄基岩深立井筒破损机理及其防治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井筒偏斜机理及其治理关键技术”分获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潘二矿地面区域探查治理和朱集东矿地面井区域超前预抽煤层瓦斯工程,成为矿井治理工程的施工样板,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地面定向水平井及多分支孔钻进工艺技术研究》等多项成果获“全国煤炭行业‘十三五’时期优秀地质成果奖”,《大口径瓦斯抽排钻孔施工关键技术及套管稳定性研究》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煤矿地面定向多分支水平井施工技术”“煤矿地面定向多分支水平井施工工法”通过煤炭行业(部级)工法评审。

创新各项管理,提升经济效益。近年来,一队积极践行安徽局党委“12481”总体工作思路,以建立健全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为着力点,有力推进管理创新和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高效化。组织开展“精益管理年”活动,围绕降本增效、提质增效、提效增效、防控风险等方面,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管理工作质效。打造线上办公系统,引进“钉钉”管理平台,生产监管、合同审批、物资采购、薪酬管理等业务管理工作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高效化。建立安全远程调度指挥系统,实现现场安全监管全覆盖。加强标准化项目部建设,打造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项目部,促进了全队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创新工作理念,拓展业务领域。项目为王,实业为基。“十四五”以来,一队解放思想,树立“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理念,不断拓展业务领域,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随着我国能源开发战略中心西移,一队在主责主业方面确立了立足省内市场、稳步拓展省外市场的工作思路,组建成立西部公司,逐步向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拓展地质勘探、瓦斯抽排、注浆堵水、页岩气、水文物探测量、地质技术服务、地灾治理等地质勘探及其延伸业市场。面对地质勘探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一队围绕转型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积极延伸产业链,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业务拓展“多点开花”。围绕做大做强工勘产业,一队先后成立了市政公司、管道公司、建筑公司,率先在全国煤田地质系统开展非开挖铺设管线施工及技术研究,市政燃气、自来水及大口径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施工业务遍及全国。全队近3年市政建筑业累计创造产值近3亿元,逐步形成了地勘业、建筑业“两翼齐飞”的产业格局。

发展 创造新业绩

人才培养成效明显。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发展第一动力。一队通过在制度、培养、激励等方面不断积攒“乘数因子”,努力加快人才培养速度。该队以《第一勘探队中层干部年度考核办法》《第一勘探队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培养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为保障,以实施“1357”人才计划为目标,以“能力提升年”“创建学习型地勘单位”为抓手,以建立管理、技术、工匠三类职系为通道,积极为各类人才成长进步搭建舞台、创造条件,在全队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建成了3支装备精良、作风过硬、技术优良的稳定施工队伍,先后涌现出全国“最美地质员”“最美农民工”,“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煤化工行业能手”等优秀人才。

职工幸福感显著提升。一队始终坚持把职工利益放在首位,确保职工收入与单位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推进“职工之家”建设,荣获安徽省直机关“模范职工小家”称号;购置标准化野营房,改善一线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十大暖民心行动”,改造提升青年职工宿舍条件和环境,每年组织职工进行体检和疗休养,不定期开展“义诊到一线”活动,守护职工身体健康;努力为职工解决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积极与当地主管部门联系沟通,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职工集资建房办证难问题,为286户职工办理了房屋产权证,赢得了职工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单位风貌焕然一新。一队持续开展文明创建,置地新建了办公楼,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积极改善职工及家属工作和生活环境;多措并举开展文明创建“结对共建”,助力单位驻地文明创建,蝉联多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队党委始终坚持“融入式”党建工作法,推进“目标融合”、确保“项目融合”、创新“文化融合”,不断打造“三融三促”党建工作品牌,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单位经济效益稳步提升,职工收入逐年上涨,全队上下政通人和、事业兴旺、风清气正,呈现出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历经72年岁月磨砺,在新时代的使命召唤下,安徽局一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精神,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高度自觉,努力当好答卷人,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地勘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献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