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4年04月0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西北的地质工地 放 风 筝 让我,走遍山河 光热源 春天的呐喊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西北的地质工地

□ 作者 王 晶 (山东局物测队)

去年冬天,位于陕西神木和内蒙古乌海的两个地质项目,共有一百多名地质队员在野外现场坚守岗位。

两个项目虽然位于两个省,但是距离不是很远,大概三个多小时车程。于是我们一行人从山东出发,驱车先前往相对较近的神木项目。

从山东到河北,再向西就到了陕西境内。行车过程中,感觉海拔逐渐高了起来。车窗外,绵延的山峦不断地向后隐去,尤其是天色暗的时候,忽闪而过的山恍恍惚惚、若隐若现。

虽然是冬天,但是山头和山腰都积着雪,所以这些山看起来并不“瘦骨嶙峋”,更不寂寞,一群群飞鸟不时从山头飞过,山上的树木挺拔而立。

到达神木项目现场时,地质队员刚从井上出来不久。项目团队已经在这里坚守一年了,几个人轮班替换,项目经理说下一年的工作也已安排满了。

在神木项目住了一晚,第二天我们继续向西。进入内蒙古,山峦时常变成山包,一圈又一圈地围在高速公路的两侧。雪一直没有融化,裹满了整个山地丘陵,远远看去像一个个胖乎乎的雪人。

越是往西北走,路上的车辆就越少,路两侧更加苍黄一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渐渐变成青色,不时有浓厚的云从前面扑过来,天空看起来也没有那么高了,仿佛就在我们车头前方。

到了内蒙古,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二十摄氏度,如果没有风,倒是不觉得寒冷,空气很干燥,但也格外干净、清新。

由于天气寒冷,施工队伍一般日落前就收工回到驻地。我们到达驻地已是晚上十点多,大家商量着第二天一早去项目现场慰问野外地质队员。

清晨,山头一片鹅黄,向远望去,天地间的凛冽和空旷立刻侵入心脾。项目施工队有六七十人,带着伙房。早饭后,我们开始向几公里外的项目工地进发。

工地横跨几座山头,地质仪器车是整个项目的中枢大脑,为了便于仪器车信号传输,车辆开到了一座比较空旷的山头。我们在山脚时感受不到太明显的风,但到了山顶,没有了山和建筑物的阻挡,大风呼呼地从耳边刮过,眼睛也被冻得有点睁不开了。

项目经理指着对面一座山的山腰说道:“你看,那三个红点就是我们的地质队员,他们正在山间寻找地质测点。”我在野外项目一线干了十几年,深知红色衣服是野外最显眼、最亮丽的色彩。在这种比较偏僻的地方,无论什么工种,至少要两个人结队才能出去,防止遇到困难和危险。

傍晚,在夕阳的映照下,项目现场变得通红。整个人伴随着落日余晖,有种清爽、温暖、归家的感觉。这群地质队员已在内蒙古项目现场施工了三个多月,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为国家能源资源建设默默贡献力量。相对于广袤的中国大地来说,他们烛光虽小,但心意真诚,一队队红衣地质人在落雪的大西北,用坚实的步伐丈量着脚下的每一片土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