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局二勘局一七三队:
打井找水助力乡村振兴
总局二勘局一七三队成立于1965年,曾获得功勋表彰,为新中国煤炭地质勘探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不乏涉及民生的大事好事。1999年,一七三队承建河北张家口蔚县下官村乡果庄子村钻井工程,为这个200年来没有饮用水井的山村成功打出了367米的深水井,解决了当地和周边地区饮水问题,也为后续水井施工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宝贵的经验。蔚县县委、县政府给予高度赞扬,专门给总局书写“请功信”,并赠送一七三队“为民打井,功垂史册”的金匾。
进入新时代,一七三队继续发挥找水打井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书写老牌地质队的新辉煌。
定点帮扶,责任在肩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总局的定点帮扶县,2022年6月以来,受气候变化影响,降雨量较往年明显减少。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总局党委与张家川县委、县政府共同商议,拟在县城北部的崔家村及下仁村一带打7眼水源井,以解决东峡水库库容不足问题,从而做好极端干旱天气情况下应急水源保障,确保城乡供水正常稳定。二勘局领导得知后,主动担当,决心助力这一惠及全县百姓的民生工程,并将这项重要任务交给了有丰富打井经验的一七三队。
接受使命,破解难题
一七三队接到任务后,迅速安排精干技术力量进驻现场。该队技术人员查阅资料后发现,张家川县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42立方米,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匮乏。县域内水资源量为1.67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资源量占比97%,地下水资源量占比仅为3%。
张家川位于黄土高原地带,山脉纵横交错,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找水难度很大。项目部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区内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后认为,张家川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运动不仅对地形地貌有着直接的影响,形成的断裂和褶皱构造也会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分布。那么,构造里会不会富水?项目部决定创新使用“钻探+”新型施工手段,即在钻探施工的基础上,增加水文地质调查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等,通过综合分析、科学论证,结合抽水试验、物探测井进行验证,全力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这一施工方案设计,得到了当地职能部门、水务局及县委县政府的一致认可。2023年10月初,一七三队调派设备进驻现场投入施工,实施的第一个试验水源井获得了成功,不仅达到了预定出水量,而且出水时还有一部分自流水。当水喷涌而出的时候,项目部人员欣喜不已,第一时间向县里及队里报告情况。队上立即安排水文员赶到现场进行抽水实验,经测量,第一口井出水量达到20立方米每小时。
第一口井的成功钻探,使项目部人员干劲十足。他们以“水量足、质量好、施工快”为目标方向,就下一步工作安排展开了激烈讨论。项目部人员结合地层坚硬特性及上部地层容易坍塌、破碎的问题各抒己见,提出了更改泥浆配比以适应地层特性、多种钻探手段相结合等举措,大幅缩短了后续施工周期,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多方支持,携手共进
施工期间,张家川县委县政府、水务局相关领导多次到备用水源井项目现场视察,对项目进度及质量给予肯定,同时就施工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现场召开研讨会解决。二勘局领导心系项目,多次打电话问询,并针对遇到的攻关难题寻求解决办法。总局派驻张家川县挂职县委干部高度关注该项目,多方沟通协调,给予帮助,计划将张家川备用水源井项目打造成总局在甘南地区的标杆民生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末,7口备用水源井项目完成施工,出水量达到预期效果,其中3口井为自流井。整体工期缩短了3个月,项目质量获得高度评价,张家川县水利局赠送“倾情帮扶显担当 抗旱保供暖民心”的锦旗,县融媒体多次对项目进行采访报道。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二勘局党委认真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以“重实践、建新功”为落脚点,深入贯彻总局党委要求,围绕“中央要求、张家川所需、总局所能”的目标,聚焦民生实事、产业发展,着力在破解难题上出实招、见成效。实施张家川备用水源井项目,不仅是积极落实极端干旱天气情况下抗旱减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的体现,更是在完成保障民生、为民造福的重要政治任务,为张家川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地质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