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1-0320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3年12月0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要闻版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贾春曲会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 四子王旗三萤石矿储量核实项目通过野外验收 铆足干劲抓项目 积势蓄能促发展 荣获2023年度长江科学技术二等奖 在第四届全国地勘行业技能竞赛中获佳绩 三项成果荣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 破译大地“密码”

版面翻页
要闻版
01

破译大地“密码”

——记江西省地质局第五大队地质钻探人

□ 作者 李 青

冬日初升,隆隆钻机声打破了荒野的宁静,高耸的井架在地面上留下长长的影子,江西永平矿区深部铜多金属矿补充详查钻探项目部地质钻探人正欢呼雀跃——随着ZK2604钻孔深度达1000米,江西省地质局第五大队钻探工程院(以下简称钻探院)年进尺突破10万米!这是该院连续第二年登上年钻探进尺10万米的高峰。

“一线工作法”

一腔热血,融进千米厚岩;一缕微光,钻穿岩层深处。在钻探院,“严”字当头、“活”字贯穿、“实”字为本的工作模式,为钻探院年进尺连续达10万米筑牢根基。

院长闵东42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工作、生活在一线。“一个人的力量太小,集体的力量才强大,只有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给年轻同志,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才能把工作干好。”钻探技术工人青黄不接之时,闵东曾经一口气带出6个徒弟,现在徒弟们个个有技术、懂管理。

钻探院最年轻的小伙子钟博第一次负责项目时,闵东拍着他的肩膀说:“别人能干,你还不能干吗?”师父的话像定海神针一样,让钟博沉下心来,也让初出茅庐的他瞬间有了底气。他白天跟着老师傅们学经验、学操作,业余时间自学新知识、新技术,把更多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实际工作中的“拿手活儿”。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项目上,恋爱时,他与女友聚少离多。“结婚的时候,连婚纱都是我老婆自己去试,然后微信发给我看的。”钟博言语中既饱含着对工作的热爱,又带着对家人的歉意。经过一个个项目的淬炼,钟博从刚入行的“新兵蛋子”,成长为工友们争相请教的“老师傅”。

“我们以老党员为标尺,没有特殊情况不离院,复杂工况不离台,节假日不离场,关键环节不离岗。今年,大家平均270多天吃住在项目上。李余波、杨合鹏两位年长的同志长期在项目上,我们已近6个月没在队机关看见他们了。”党支部书记潘峰介绍说。

“我们就像陀螺”

头戴安全帽,身着红工服,面戴厚厚的防尘口罩,在贵州贞丰县锦丰项目,钻探院职工饱受高温“烤”验,在地下500米接受着实打实的“桑拿浴”。井下的温度达35~37摄氏度,穿上厚厚的工作服,感觉特别沉重。

项目施工现场为井下坑道、水平孔、向上孔。在坑道内进行钻探作业,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着很大的考验。钻孔要穿过破碎层,地层容易出现坍塌掉块、涌水等问题。

“进场初期,我们对井下环境不熟悉。那里粉尘浓度大、气温高,我们不由得紧张、惶恐、呼吸不畅,感觉全身都不舒服。由于钻孔弯曲度偏斜率要求高,测一次不准,我们就继续测。” 张雨说,“项目部全体人员24小时待命,凌晨2点、3点、5点,只要机台人员来找项目部,项目部人员总是第一时间为机台解决问题。”

参加工作的10年间,90后张雨有6年的时间穿梭在贵州巍峨陡峭的大山中,曾连续3年坚守在藏区高原。他经过技术员、班长、机长、技术负责人等岗位的历练,如今已成长为项目经理。

早上6点多,张雨顾不上吃早饭,就和60后老党员邓加平背着16斤重的设备到井下500多米收集资料,上井后匆匆吃两口早饭就赶到矿山部参加早会,与各部门协调沟通。

“每天都是这样的,现在天冷了,需要穿厚衣服到井下,但到了工作面,又热得不行,一穿一脱很浪费时间。”副院长廖斌说,“我们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就像陀螺一样,不停地在工地转。”

截至目前,锦丰坑道钻机组共完成井下钻探12743.67米,终孔钻孔80个,坑道内大口径水文孔终孔,吹响了钻探院向地质勘查产业延伸领域进军的号角。

每一个钻孔都是地质的“眼睛”

“上天容易入地难,地质钻探作业就是深入地下探寻宝藏,用我们这行的话来说,每一个钻孔都是地质的‘眼睛’。”钻探院常务副院长谢伟文表示。

谢伟文主持的永平矿区深部铜多金属矿补充详查项目是局重点项目。项目率先开动全液压英格尔EP1000钻机,在厚达100米的地层破碎,钻头寿命短,项目启动之初,施工并不顺利。项目部及时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对每个下井钻头从开始钻进到结束,全程跟踪,全方位记录各项技术参数。通过对比,初步筛选出适应本矿区地层的钻头,有效提高了钻进效率,一个月时间钻探深度达到1062米,打破了全液压钻机不能在破碎地层施工的传言。

忙完一天的工作,“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跟孩子通电话”,提起孩子,谢伟文的脸上绽开了甜蜜的笑容。“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真的不想错过他们成长的每一天,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要对得起我工作的责任。”谢伟文说,“现在小儿子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跟我打赌下一个钻探深度,这也许是对我最好的嘉奖吧。”

10万米,是有温度、有刻度的忠诚担当;是创新创造、追求卓越的时代魄力;是向地下要资源、要效益的深地探索。第五大队始终以江西地质精神锻造钢铁意志,在与大地的“对话”中,不断破译大地“密码”,诠释着为国找矿、服务发展的责任担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