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核”
——记“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汶小岗劳模创新工作室
近日,从陕西省总工会传来喜讯,陕西省煤田物探测绘有限公司“汶小岗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授予“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成为获得该荣誉的20个省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之一。这不仅是汶小岗及其团队获得的又一殊荣,更是物测公司在加强阵地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取得的又一项丰硕成果。
一直以来,物测公司按照“服务当前、着眼未来、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的工作思路,大力发挥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创新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工作室创建,锻造了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职工技能水平、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企业发展。
搭建平台
成为人才培育的“孵化器”
2018年10月,物测公司成立了以陕西省劳模、陕西好青年汶小岗为带头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致力于打造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聚集地。汶小岗的团队,就像一粒种子,在物测公司技术创新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2022年,被命名为“陕西省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3年,工作室骨干成员所在部门物探研究院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称号。
工作室由起初的10人,发展成为一支总人数2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2人)、平均年龄36岁的团队。工作室成员发扬合作创新和攻坚克难的地质精神,奋战在各野外一线项目上,足迹遍布陕西、山西等国内主要赋煤区。
匠心传承
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团”
凡学百艺,莫不有师;以师带徒,薪火相传。
物测公司把“名师带徒”作为人才储备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推动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工会每年组织签订“师带徒”协议,组建名师团队,带动产业工人队伍梯次发展,放大“典范效应”,实现了从“一个人才”到“一群人才”,从“一枝独秀”到“满园争芳”的过渡。
“坚持课堂培训与现场实训互补,遇到问题哪里都是课堂,大家一起讨论,才能碰撞出更激烈的火花。”汶小岗说。工作室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座谈交流、技能课堂、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技术传授、科技攻关、研发合作。
“工作室带给我的不仅有技能的提升,更多的是对精湛技术和地质事业的传承。”秦永军表示。作为工作室的“技术大拿”,他发表的论文、参与的科研项目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参与完成的报告5次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优质地质报告奖,多次被上级授予“优秀团员”“先进生产者”等荣誉。
在师傅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通过工作室平台不断提升自我,主编及参与编写地震、电磁法报告及科研项目多达百余个,发表专业论文32篇,荣获各类省部级荣誉1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项。一批业务精、作风强的技术人员已经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主要力量,“新生力量”脱颖而出,迎来了“华丽转变”。
科技创新
打造技术创新的“攻坚室”
汶小岗劳模工作室自创建以来,背靠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赋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矿企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精确的地质依据,勘探成果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中石油、中国地质大学等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工作室在发挥劳模工匠示范性引领的同时,在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管理创新上聚智聚力,推出了更多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在小间距多煤层精度解释过程中,工作室遇到了很多棘手问题。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工作室揭示了小间距多煤层间距解释精度与地震子波频率、上下煤组厚度、间距及信噪比变换的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测井约束的小间距多煤层高分辨处理技术。“我们运用这种方法将解释精度提高了30%~50%,研究成果被省煤炭学会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谈起创新,工作室成员李亮颇为自豪。
在绿色勘查领域,工作室积极探索地热能、页岩气等绿色能源勘查技术发展思路,先后形成煤层开采覆岩裂隙带探测、采空区微动探测、煤层溶洞探测等系列先进技术,完成陕南页岩气勘探、眉县地热能勘探等多项新能源探测工程,为国家清洁能源勘查开发提供地质依据,也为公司多元产业推动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增添了新动能。
“我们要借助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以劳模工匠精神为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核’。”物测公司工会主席张鹏如是说。
重任千钧再出发,陕煤地质物测公司将继续大力支持劳模和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活动,在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管理创新上聚焦聚力,使劳模创新工作室真正成为人才培育的“孵化器”,技术创新的“主力团”,技术难题的“攻坚室”,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加强科研攻关,深耕主责主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继续展现新作为,谱写“地质报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