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1-0320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3年11月2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三八”钻机往事录 光热源 地勘歌 地质人的岁月 青春在“土壤三普”中绽放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三八”钻机往事录

□ 作者 姜治雄 王 瑶 (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

题记:原陕西省一三九煤田地质勘探队“三八”钻机成立于1976年3月8日,全钻共有职工37名,除了钻机顾问、炊事员7人外,其他岗位均为女同志,平均年龄不到20岁。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娘子军,从组建到投入生产,在短时间内,“三八”钻机的女钻工们不仅掌握了野外钻探生产的工序和要领,还利用业余时间努力提高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强化钻探技术。在找矿大会战中,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与男同志一样上机台、爬钻塔,凭着满腔的热情和“为国找矿”的信念,为祖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钻机党支部书记张玉书当选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大爱无私 为生命加油

1976年秋,“三八”钻机召开庆功大会时,听说附近突发交通事故,急需有人献血。会场所有人员即刻赶往医院,大家排成几队登记、量血压、验血型,撸起袖子无偿献血,为生命“加油”。

对于被打断的交流发言和没来得及颁发的荣誉证书,大家说,与他人的生命比起来,个人的荣誉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连续作战 创钻探纪录

1977年夏,为了在施工中实现创“双千米”,已经成长起来的“三八”钻机在第一个孔结束、新孔设备还未安装好的情况下,兵分两路开展工作。

一个班留在原钻孔进行封孔拆卸,两个班赶到新孔位安装设备,天黑了就用汽车灯和废柴油点火照明。由于两个孔位相距80多里,职工宿舍搬不过去,大家都没有带行李,便吃在钻场、睡在露天。钻机安装结束后当即开钻,由于人员不足,大家就两个班顶三个班轮流工作,一连干了40多个小时,创造澄合地区当天完钻、当天安装、当天开钻、日进尺227米的纪录。

风雨无阻 以苦为乐

1978年夏,正在施工的钻机遭遇了一场强烈的龙卷风和暴雨,当班人员不顾风大雨急,始终坚守钻机岗位,宿舍里的其他人员也赶到钻场,与当班人员一起修筑拦水坝、抢接线路、加固帐篷,防止洪水进入钻场,确保钻机正常钻进。

风雨过后,宿舍的帐篷顶已经被大风刮走,里面一片狼藉,被褥、衣服被暴雨淋透,生活用品也浸泡在水里。面对如此情景,姐妹们毫无怨言,首先想到的是钻探资料会不会淋湿、吹散。当确认资料全部完好无损后,大家才放下心来,一边哼着歌,一边整理宿舍,拆洗被褥、衣物。这时有人打趣道:“老天爷大概是觉得咱们的被子洗得不勤,这场暴风雨是为了让咱们洗被子的吧!”一阵笑声在宿舍上空飘扬。

坦荡无私 勇于争先

1979年夏,“三八”钻机在董家河矿施工,宿舍和钻机隔着一条河。有一次,由于暴雨导致河水猛涨隔断了交通,要上夜班的同志过不了河,无法按时接班。钻机当班人员自觉坚守岗位,直到次日凌晨5点多接班人员到达后才回宿舍休息。

在全队组织的一次钻探技术大比武中,“三八”钻机的女钻工铆足干劲,展示了“大搬叉寸劲开口”“反手两把拧钻杆”的绝活儿,男选手们看得目瞪口呆。赛后他们说,这些女人简直是一群“疯子”,再也不敢小看“三八”钻机的女同志们了。

…………

以上是根据张玉书口述整理的“三八”钻机部分往事。其间,张玉书几度哽咽,更多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我们只能从一些老同志的零星叙述中想象,想象一群英姿飒爽、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年轻女钻工,在荒郊旷野的钻机上风餐露宿,挥洒汗水,书写青春的辉煌!

如今,“三八”钻机已成为记忆,但是“三八”钻机的精神已化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一代人的骄傲,三十多年过去了,依旧是那么耀眼。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