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3年11月1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经济·科技 总局水文局举办首届QC小组成果发表赛 山东局一队高质高效完成土壤“三普”外业调查采样 河北局物测队“绿色碳库”项目野外工作通过验收 总局中化局明达海洋公司中标东北地区生态修复项目 图片新闻 基层动态 扎根煤田33年,他始终坚守野外勘探一线

版面翻页
经济·科技
02

扎根煤田33年,他始终坚守野外勘探一线

——记甘肃局庆阳院副总工程师张立平

□ 作者 卜有军

在中国人心里,老黄牛朴实无华、谦逊低调,一心耕作、默默奋斗,不自夸,更不浮躁,很容易满足。把“老黄牛”这个称号冠以长年工作在勘探一线的张立平,一点也不为过。33年来,他舍“小家”顾“大家”,忠诚践行着地质人的初心和使命,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彰显着煤田地质人的家国情怀。

业精人勤 任劳任怨做奉献

张立平,甘肃煤田地质局庆阳资源勘查院副总工程师。戴着没有固定式样的近视眼镜、头发花白、身躯有些佝偻、脸庞粗糙偏黑,是他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他连续坚守野外一线30余年,而且一多半时间值守于远离城市的沟壑峁梁或沙漠戈壁井场。无论夏日酷暑,抑或冬日严寒,他都与钻工同吃同住,与同行潜心研究,甚至经常通宵守在井场,把现场一手资料及时传输到室内,以实际行动践行地勘行业“三光荣”“四特别”优良传统,以责任使命诠释着对地勘事业的不懈追求。

刚参加工作时,张立平在宁夏韦州、甘肃靖远等大型煤田做地质填图、“三边”和钻孔岩芯鉴定等工作。常年风吹雨淋的艰苦环境丝毫没有影响他对地学知识的探寻,他每天紧跟老地质员下达见煤预告书,并彻夜蹲守采取煤(岩)芯、收集瓦斯样。回到项目部,面对挂满墙的钻孔柱状图,研习煤(岩)层对比,他乐此不疲。他说,每当钻探结论验证了自己的预判,按照预告书见煤的那一刻,煤层对比可靠准确的那一时,愉悦感是难以言表的。秉持这种执着精神,他积累了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特别是在陌生的地层取芯时,他会仔细研究区块地质资料,改进取芯方案。取芯过程中,他时常跟踪取芯钻进情况,时刻提醒控制起钻速度,减少钻具震动,防止岩芯掉落。岩芯出筒后,第一时间清洗、分层、编录、装箱,确保实物地质资料利用价值最大化,处处彰显着岩芯鉴定员“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20世纪90年代,地勘任务骤减,地勘行业进入了“寒冬期”,煤田勘探工作重点随之转移,部分技术人员参与到水井设计、施工,以及桩基础、石油(天然气)探采等相关业务中。在这期间,张立平见证了太多“孔雀东南飞”的例证,听过太多人的抱怨,也安抚过太多人的焦躁和不安,而他的内心却时刻保持着阳光、豁达,因为他深爱着倾注了心血的地勘事业,依然坚持着。于是,在水资源井等施工中,从开钻、扩孔、下管,到填砾、洗井、抽水试验等每一个工序,他练就了一身真本领,为以后从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基础。

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无论是哪一类项目,张立平整理的原始记录都很及时、真实,数据准确,内容齐全,字迹清晰、整洁。他根据简易水文观测并配合岩屑录井记录,以及井口泥浆温度变化,就能对热储及盖层界面进行初步判断;根据泥浆性能和漏失量变化等现象,以及出现时的井深和层位资料,就能够对井段的热储特性、地热流体赋存部位进行一定程度的预估。因此,他成为系统内水文地质专家的“御用”现场地质员,经他过手的原始资料数据不用核对就能直接上图上表,满足室内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

深耕细作 守正创新不言苦

甘肃省地热资源尤其是中低温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庆阳院作为陇东地区专业地勘队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重担自然压在了张立平等专业地质人肩上。他们骨子里有上一代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有新一代守正创新的魄力。在新的领域里,张立平一如既往地深耕细作、奋楫笃行,努力做好一名坚守初心的煤田地质人。

关键时,张立平规范专业不怕难,全力当好监督员。镇原县城区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项目钻机进场伊始,作为现场地质技术负责人,他组织井队围绕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结合钻井设计认真开展区域资料研究,协调相关人员进行论证,保证技术措施精准落地。针对地层特点和施工难点,讨论制定各开次提速及预防措施,将技术措施细化至每开次、每层位、每井段,同时与井队长紧密协作,群策群力确定多套应急预案,优化调整关键工艺,重点保障含水层、油层及煤层等风险井段的顺利施工。钻遇深井层位、目的层位取芯、完井测井等重点环节,他会提前建议适时优化塔式钻具或更换泥浆,以多种措施保证孔内不隐藏隐患,满足测井、下管、洗井及抽水试验等条件。严格的监督、精心的指导,保障该项目取得了井深1705米、井口出水温度48.3℃、涌水量1605立方米/日、各项指标超出设计要求的可喜成果。

张立平经常仔细琢磨滤水管细节,不断优化下管方案,严格把关外用纱网、缠丝等技术手段,防止滤水管在不同水质介质中的腐蚀、结垢等问题,增大出水量。针对填砾工艺,他昼夜旁站井口,把握下管及填砾速度,以消除井孔坍塌等隐患,尽一切可能提高成井质量,延长井的使用寿命。细节决定成败,镇原矿泉水项目不负众望,锶含量0.645—2.89毫克/升,达到典型“锶型”矿泉水水质标准。

平日里,张立平紧张忙碌不怕累,尽力当好战斗员。多年来,他在专业领域努力进取,注重现场细节管理,做好全过程管理,将所学的石油定向井独特成井工艺广泛应用于地热井成井当中。西峰区张铁沟水保站地热开发利用井进入固井阶段,他坚持按照“一井一策”原则,不断研究测井、岩屑录井及取芯资料,确定孔内滤水管和套管下入的深度,准确在油层及煤层下部套管依次连接固井橡胶、短节、浮箍,提前计算固井段所用水泥量,事无巨细确保固井施工的连续性、安全性。高质量固井工艺保证了完钻井深3005米,出水温度达到42.4℃,水量1538立方米/日,实现了董志塬地热资源勘探领域的突破,为该区域下一步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积累了宝贵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每到抽水试验环节,张立平必亲自验收洗井效果,仔细检查抽水试验设备,严格按照规范做三次降深的产能测试,确保最终抽水观测数据满足计算要求,以达到正确评价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目的。面对天水皂郊地热普查项目钻采结合井井口呈自流,静止水位+13.4米,自流量达到86.40立方米/日的状况,他从容地进行规范正确的抽水试验,最终取得水位降深263.03米的成效,而且单井涌水量1036.63立方米/日,井口出水温度45℃,达到中低温热水标准。一系列地质成果改写了该区域断层破碎带难以储存地热的历史,在野外验收现场得到厅、局两级专家的一致好评。

休息期,张立平劳逸结合不怕苦,努力当好参谋员。开钻前,他惜时如金,通过电话或微信抢先一步与甲方、井队沟通施工方案,并提前做好区域地质资料整理和施工计划等开工准备。兰州中心城区及新区地热普查项目管理人员一直缺乏,他主动担任“替补队员”,遵循“地质、钻探一体化”原则,与井队随时对接,了解施工难点,优化具体方案。钻进中,他实时跟踪钻井各项参数运行情况,全方位掌握特殊工序、重点环节、重要时段的指令落实、人员操作、设备运行。前瞻性的指挥和精细化的现场管理,使兰州新区恐龙园地热项目人员在处理埋钻事故时游刃有余,采用快速渗透剂+柴油泡浮的办法将孔内钻具成功提出地面,保证了2578.52米有效进尺,取得了水温46℃、涌水量2148.34立方米/日的最终成果,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吃一堑,长一智。”在接续项目上,开钻前张立平就提醒井队,按照“预防式维护保养”的方法管理设备,根据不同的地层调整泥浆性能,避免由于保养中缺失更换配件或泥浆使用不规范而影响钻井速度。他还利用一切零星时间,帮助检查维护设备,及时指导调制泥浆,将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科学的泥浆体系、严密的孔内外预防措施,保障了兰州城区地热井顺利穿过巨厚卵石层,创造出水温度70℃的纪录,为井深3000米、大口径地热开发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打造出一支甲方认可、技术过硬、敢于挑战的地热井攻坚队,促使庆阳院地热成井工艺水平迈进系统内第一方阵。

实干敬业 初心不改显情怀

张立平将个人名利、得失置之度外,从不向组织、单位领导、同事提个人要求。他在单位属资深中层干部,担任副总工程师近十年,比他资历浅的同志不少已被提拔到更高一级职务岗位,但不管是谁来领导他,不管是同行还是非同行,他总是服从和支持。他虽然长期承担野外一线的繁重任务,却从未向任何人叫过一声苦,还说自己没有什么突出之处,这些工作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他从不因自身原因提出轮休或存休,反而多次因为项目需要放弃假期,只有工作空闲时才能与家人视频通话聊天。有人劝他注意休息,他还风趣地说:“只会干工作,也是我没有其他爱好的表现。”如今的他已经儿孙绕膝,但每次回家几乎都到了岁末年尾,本想第一时间抱抱孙子,没成想孩子看见他粗糙的双手总是躲闪,眼神中流露出对面前这个“陌生人”的害怕,这样尴尬的境况曾让他无所适从,现在也习以为常了。

张立平很不讲究饮食和衣着,以致到现场检查的甲方和地方领导经常将他认成打零工人员,闹出不少笑话。近年来,他的身体不是太好,原本就有原发性心脏病,加上常年食宿在野外,脾胃等都有病灶,但他从不让单位知晓自己的困难,也不向同事倾诉。与同事们相处时,依然严肃活泼,偶尔抛出一个笑话都是高水平,且爆梗不断。时隔多年参加职称英语考试时,取得的成绩与当年高考分数出奇一致,当时他就自嘲,“我的英语水平十几年来很稳定啊!”诚然,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三十三年如一日,张立平始终坚守奋战在野外勘探第一线,用勤勉、执着与匠心诠释了“老黄牛”精神。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只是把最朴实的词曲写在钻井一线事业的乐章里;没有获得过多的荣誉,唯有倾心工作、朴实为人,在平凡的岗位守护、服务着每一名钻井从业者。经常与他打交道的人都称赞他是典型的勘探一线资深“老黄牛”,都称赞他人才难得,人品难得,人缘难得。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