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活做个“减法”
进入而立之年后,思绪的一些变化悄悄地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人的成长跟年龄的增长没有太大关系,而是跟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不是年纪大了就能明白很多道理,只有当一些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才能从其中懂得一些什么。
近些日子,我安静下来,认真阅读了几遍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每次读完,感受都完全不一样。想想过去几十年的生活,我都在不停地做“加法”。然而,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连“让自己混乱的东西”都背上了身。读了这本书,我发现了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的重要性。
放下对“物质”的执念
给生活做“减法”的第一步,就是放弃对“物质”的执念。很多人觉得我们需要不断地“积累”一些东西,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和幸福。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我认为快乐和幸福取决于我们与自己的思想相处的能力。
如何做到放下执念?山下英子给出了答案。第一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第二步:“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第三步:“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生活中,每当注意到自己开始负面思考的时候,就要立即做到“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察,观察自己是否进入了思想所编织的牢笼之中。当我们能够观察到自身的负面思考时,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够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剪断囚禁自己的枷锁,做到乐观、正面地处理事情,我们就能感受自由解脱的滋味,成功地“断”去让自己不快乐的思考模式。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很多人都没有勇气去割舍眼前既有的快乐,进而去投资更多的快乐,因此可能会失去更多更美的风景。在生活中,勇敢追随自己的心,才能活得愈来愈快乐。有时候我们需要懂得放弃,敢于随心,才能享受到生活的简单和单纯。
学会以“自我”为轴心
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一种以“自我”为轴心的态度,从而形成“是因为真的能用,所以我才在用”的思考模式。
对于身边的人,我们要选择真正必需的、自己喜欢的,淘汰虚情假意的人。我们要让身边“陌生人”中的一部分上升为认识的人。随着时间轴的推进,一些与我们关系不错的人,渐渐地会成为我们的朋友。朋友经过更深的了解,慢慢地成为我们的知己。
生活中选择物品也是如此。我们不再需要这个物品的时候,同样需要以“自我”为轴心,把重要的回忆放在心里,让自己重新恢复到当下该有的状态,而不是一直沉溺于过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向新的阶段。
享受“看不见”的快乐
“看不见”有双重含义,一是改变生活空间“看不见”的力量和意识,二是让你的空间里多一些真正的“看不见”。你也许会在“看不见”的世界里,感受到自己的世界正在变化,收获意外的惊喜。
断舍离,可以疏通我们看得见的物质世界,帮助我们慢慢疏通被堵住的意识世界。敞开心扉,接纳自己、他人和这个世界,世界便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最终,我们一定会找到“脱离执念”的舒服状态,感谢并敬畏向世界“借”来物品的缘分。拥有,是短暂的相遇,定会好好珍惜;当缘分尽时,说一句“谢谢”,潇洒地放手。
拥有,就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相遇;时间到了,就潇洒地放手。这不仅仅是对待物品的态度,更是对待世间一切的态度,这就是“断舍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