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奉献书写大爱人生
——记“宿州好人”安徽局水文队职工徐理想
徐理想(右)参与河南洪涝地质灾害救援
徐理想,退伍军人、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水文队职工。自2018年加入宿州埇桥红十字应急救援大队以来,他参加过2020—2022年防疫抗疫、暖冬行动、应急救护进万家、防溺水进校园、2021年河南抗洪抢险等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580小时。在部队期间,他还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在水文队多次获评“先进职工”“优秀机长”,2019—2021年,连续三年荣获埇桥区红十字“优秀志愿者”。
退伍返乡 投身公益事业
徐理想是一名85后,2003年参军服役于空降兵某部,退伍后进入安徽局水文队工作。在单位,他一直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18年年初,他加入宿州市埇桥区红十字应急救援大队,圆了他多年献身公益的梦想。他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参加救援队活动和防溺水训练。他凭借着参军期间的训练基础,在老队友的悉心帮助下,不久就通过了应急救援资质考试,拿到了心仪已久的救护证。多年来,他参加志愿服务项目500余场。
主动请缨 灾区勇战“水魔”
2021年7月,河南多地连续遭受暴雨袭击,发生洪涝地质灾害,大量群众被困。7月20日,埇桥区红十字应急救援队连夜发布河南灾区救援的招募令,他主动请缨,参加河南抗洪抢险行动,并作为第一批队员前往郑州。
离家前,小儿子紧紧抱住他不舍得放开,他亲了亲儿子说:“爸爸要去帮助被大水围困的其他小朋友,一定会安全回来。”
从宿州出发,经过近一天的奔波,抵达郑州时已是晚上11点。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奔赴指定任务区中牟县阜外医院及附近学校居民区开展救援行动,每到一处,徐理想都是第一个跳下橡皮舟,蹚水逐门逐户寻找,帮助搀扶老人、孩子,熟练地操控着快艇在泥水中来回穿梭,他借助路标摸索着前进,一趟、两趟……也记不清多少趟,转移了多少群众。整整一天就吃了两顿饭,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深夜。
在辉县市占城镇南靳村任务区,气温高达36℃,太阳炙烤下的水温发烫。徐理想正蹚着水前往转移群众的路上,突然晕倒在地。“徐理想中暑了!”随着队友的喊声,另外两名队员跑过来把他架到艇上,给他喂了点解暑药,不一会儿,他睁开眼冲大家笑着说:“我没事,在这歇会儿,大家赶紧去转移群众吧。”
7月24日晚,徐理想正在获嘉县和辉县交界处某地接送受困群众,突然传来上游大堤快要垮塌的消息,所有人员得赶快撤离现场,当时,他和队友还没有上岸,他镇定地驾驶着橡皮艇向着最近的安全点驶去,这时不远处传来“轰”的一声,堤坝被冲开,水将近两米深。“快走了!快走了!”伴随着呼啸的警笛,茫茫黑夜里,在湍急的水面上,徐理想大声呼喊着,迅速引导人员撤出危险区。“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我只想着让村民抓紧撤出去,其他的事根本没有时间想。”徐理想回想起那次险情,仍心有余悸,但是他不后悔,他做了一名老兵应该做的事情。
在河南抗洪抢险的七天七夜里,徐理想保持了一个老兵退伍不褪色的本色,累计转移受灾群众近2000人,运送救援物资900余箱(件),平均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坚守岗位 疫情不灭不回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徐理想参加了救援队的防疫工作,深入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杀。消毒车进不去场所,他就主动背起几十斤重的消杀设备开展消杀。虽然春寒料峭,但他的防护服每天都会被汗水浸透。在他和队友的努力下,累计消杀125个公共场所,面积近200万平方米。
2022年7月19日,宿州市区突发新冠疫情,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主城区实行临时性管控措施。7月27日,随着主城区部分区域的解封,大部分街道、社区、单位、复工企业等场所消杀工作迫在眉睫。为了完成消杀任务,徐理想整整七天没有回家。
在救援车为值守点运输物资的路上,徐理想的妻子打来视频电话,当妻子和小儿子看到他疲惫的样子时都哭了。徐理想强忍着泪水笑着说:“我没事,没有任何危险,你们不要担心。”徐理想小儿子有个习惯,每天晚上要摸着爸爸的胡子才肯睡觉,这几天他虽然知道爸爸去抗疫了,但还是坚持等爸爸回家,每天都是在客厅的沙发上睡着的。当儿子通过视频见到徐理想,哭着说:“爸爸辛苦了,快点回家!”车上的队员心里一紧,那一刻,徐理想真的想哭,但还是忍住了。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能为抗击疫情尽一点微薄之力,我深感自豪!”徐理想说道。
像徐理想这样的志愿者,每一次出发,都来自于使命感,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在他身上有铁骨,更有柔情。在未来的公益道路上,他会继续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退伍军人的优良作风和为民服务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