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1-0320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3年03月2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身与心总有一个在路上 春天的山岗上 光热源 云端行走的人  “琴”非得已 《春韵》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琴”非得已

□ 作者 梁 琛 (甘肃局一四九队)

不知道是怎么兴起的,我上小学的时候,学习电子琴几乎成了家属院小孩子们的一种时尚。我住在二楼,当时和一楼还有三楼的两个女孩在同一个老师家学琴。我们仨一起报名、一起买书、一起上课,回家后一起练琴,楼上楼下比赛“弹棉花”。

刚开始,老师教我们识谱和打节拍。我从那时开始养成了一个习惯:哼歌的时候脚掌一定要踏着地面打节拍,这几乎成为一种条件反射。现在,如果按住我的脚,我怕是连歌都哼不出来。后来,我们开始弹一些非常简单的练习曲,曲谱只有两三行,可我还是为自己终于能够弹出连贯的旋律而洋洋得意,一遍又一遍地练,神采飞扬。有时候,我会闭着眼睛,想象着自己站在交响乐团的最前面。

上电子琴课是开心的。每周有那么几天,吃完晚饭,妈妈会骑着自行车带我去老师家,在客厅里,我一边用脚掌拍地,一边“弹棉花”。待老师点评完毕,我会再学习一首新的曲目,然后坐着妈妈的自行车回家。记忆中学琴的夜晚似乎一直是夏天,因为风吹过来暖暖的,夹杂着妈妈的发香,我背着琴,晃悠双脚,小声哼着歌——脚掌不拍地,拍空气也是可以的。

刚上完课的那几天可以算是我最痛苦的日子了。每天要练琴两次,每次要保证一个小时,新曲子要慢慢熟悉,旧曲子也要常常巩固。小孩子毕竟贪玩,我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坐下练习。后来我摸索出了一条规律,基本掌握了楼上楼下那两个女孩练琴的时间,只要她们开始弹琴,我就赶紧去开琴——反正楼上楼下一起“弹”,琴声混在一起,谁能听出来我弹得好不好?

电子琴的入门练习十分枯燥。为了给自己找点乐趣,我给很多生硬的曲子都填了词,弹琴的时候会在心里默唱。有时候表妹们来家里玩,也会站在我身边跟着我一起唱。有一首歌我印象很深,曲谱很短,但旋律朗朗上口,我填了词,还给曲子起名《看见白菜》。当表妹们跟着我的琴声,唱着跳着“看见白菜”,十分深情。我心里一热,觉得应该为这样的艺术献上我全部的热情。

说到这儿,我想到在某期杂志里看见一篇《学琴,变成了拔牙》,文中有个场景很触动我,作者刘轩写到父亲听着自己弹奏的钢琴曲,和母亲在一旁跳起了华尔兹,多温暖!这是很生活化的艺术,是艺术经过生活的洗礼,沉淀出的点滴。在学习电子琴的过程中,我也在慢慢靠近这种艺术的真谛:让艺术融入我们的生活,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很多年后我才明白,不管学习艺术的结果如何,只要有过真正被触动的一刻,学习就是有价值的。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我们才终于理解了艺术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刘轩学钢琴的结局很完满,我学电子琴却没了结局。上初中后学习任务加重,练琴时间大幅“缩水”。琴键音不准了,甚至有几个键坏了也无心去修……时间一长,热情渐渐消退,电子琴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我放弃了。这种放弃不温不火,不利落不干脆,说是割舍,却更像是一种藕断丝连的牵扯,每每想起,心里除了自责和惭愧,满满都是遗憾,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

前段时间回家,听妈妈说起以前一楼的那个女孩子。她坚持了下来,大学考进了四川音乐学院,还是钢琴专业。毕业后去了马来西亚,成了一名钢琴老师。我默默地听着,心底不住地唏嘘:一开始,我明明没有想过要放弃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