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3年03月0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梦回河西 光热源 春立天山下 腊梅迎春 邂逅绘本 遇见美好 我的三月不飞花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梦回河西

□ 作者 徐 璐 (江苏局物测队)

在中国的版图中,甘肃省的形状犹如一支如意。在它的中段,有一条自然形成的长1200公里的地理大通道,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因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于是被人们称作“河西走廊”。这条丝绸之路的黄金段,跨越两千年,成就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纪录片《河西走廊》撷取了历史上的绚烂瞬间,全方位展现了这片土地上的变迁。

在广袤的河西走廊大地上,无数历史人物演绎着一段段传奇故事,一次次让我热泪盈眶。

带着开拓西域的使命,张骞在逆境中气节不改,西行途中,阻碍重重……13年,足以让意气风发的少年接受现实,但张骞历经坎坷仍不改初心,最终将珍贵的西域地图和植物种子带回汉帝国,为汉武帝北伐匈奴提供了宝贵经验。

当汉帝国计划进一步开疆拓土时,英姿飒爽的霍去病站了出来,他身披长袍,意气风发。“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立下鸿鹄之志,叱咤疆场,真正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通道。令人哀叹的是霍去病的生命在23岁戛然而止,河西走廊的繁荣景象,他此生注定无缘再见。

纪录片中最令我动容的是历经北齐、隋、唐三个朝代的老臣裴矩。已是暮年的他,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盛大宴会中又听到那曲《西凉》,细弱的丝弦拨动了他的心,他回忆起前往张掖的雄心壮志,想起编撰《西域图记》的艰辛,想起隋大业五年他在焉支山下为隋炀帝安排的那场贸易盛会,如今却是物是人非、换了人间……

在我心中,河西走廊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记,而且是一种文化和使命的象征,更是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河西走廊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玉门油田成为中国石油事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在这里出生和成长;镜铁山的命名不仅让我记住了这座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矿山之一,也让我深深地记住了为勘探国家矿藏献出年轻生命的11名地质队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纪录片中短暂的镜头是先辈为之奋斗一生甚至接力奋斗数百年才取得的成果。一代代创造者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河西走廊上,让曾经的荒漠变成了新的家园。

时光一去不复返,就像纪录片结尾说的那样:“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