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2年12月2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做平平凡凡人 干实实在在事 中华盛世 光热源 颜色世界杯 党啊,我亲爱的党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做平平凡凡人 干实实在在事

□ 作者 陈莹丽 (陕煤地质一九四公司)

我的父亲——陈林,一名党龄66年、今年已86岁高龄的退休老干部,我人生的领航人。他的人生不像英雄那样惊天动地、轰轰烈烈,作为党员的他用实际行动和满腔热忱书写着他的人生篇章:做平平凡凡人,干实实在在事。

父亲生于1936年冬月。他小时候经历了旧社会受人欺凌、贫穷艰苦的岁月。解放后,劳苦大众脱离了苦海,过上了好日子。“新社会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心怀共产主义信仰,前赴后继,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父亲懂得这些后,便下决心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听党话、感党恩,为党做事。

1950年元月,父亲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负责党的宣传工作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父亲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积极进取、勇挑重担的工作热情,得到同事们的赞许和领导的肯定。经过组织考察,1956年9月24日,父亲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之后,他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遗余力地为党工作,全心全意为民办事,时时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父亲常说,作为共产党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父亲在工作中总是迎着困难上,敢于挑重担。1976年年底,父亲被调到生活条件艰苦的扶风县黄堆公社担任领导工作。当时,沿山坡的农林大队有十个生产队用水都是靠窖水,遇上天旱,吃水比吃油还难。

父亲到黄堆公社以后,首先考虑解决当地人畜饮水问题。公社党政领导研究协商,并取得县委县政府同意后,和县水利局选派的技术人员一起翻山越岭,终于在靠近麟游县的鸡家沟找到了清澈见底、味道甘甜的水源地。要把水从山岭背后引到山前,只能靠人工凿石山、挖山洞。这在当时难度很大,任务也很重。谁去担任瓦罐岭引水工程总指挥呢?时任党委副书记的父亲挺身而出:“我是本乡人,还是让我挑起这副担子吧!”

瓦罐岭引水工程从开工到结束,历时四年多,父亲一直坚守在一线,与开山钻洞的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人民群众当中树立了一面旗帜。“一心扑在事业上,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大家对父亲的褒奖。施工中,父亲总是以“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的话语为大家加油鼓劲。施工面上人歇机械不歇,三班轮换作业,经历了四个酷暑和寒冬,与天战、与地斗,经受了千种辛苦、万般磨难,共修筑石子山路15公里,架设高压线路7公里,穿山凿洞1500米,修筑盘山引水渠6530米,并修筑了蓄水池,终于使瓦罐岭背后的水流一路欢歌,“叮叮咚咚”流入了百姓的家里,群众拍手称好。有人把“瓦罐岭穿山引水工程”比作“扶风的红旗渠”,把瓦罐岭上那种不畏艰险、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称作“瓦罐岭精神”。

父亲在黄堆公社工作八年,先后任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党委书记。2010年春夏之交,黄堆乡在农林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瓦罐岭引水工程竣工30周年纪念大会。现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一副“瓦罐岭上万众齐心引水惠民多奇志 巍巍乔山一代天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楹联格外醒目。在这欢庆的时刻,黄堆乡广大干部群众没有忘记这一宏大工程的总指挥——我的父亲陈林,为他披红戴花,还立起了纪念碑,上面刻有“无私奉献”四个鲜红大字,以及工程概况和功臣们的名字。受益的黄堆乡百姓将永远记住他们创业的艰辛和不易,以及他们为民奉献的岁月与功绩。

四十年的工作中,父亲的足迹踏遍五个乡镇,做领导工作,当选县人大代表、县党代表,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1997年4月,父亲退休。退休后的他仍没闲着,继续组织退休党员学党史,定期开展党建活动,发挥余热。

如今父亲已是耄耋老人,透过如水的岁月,穿过一生的纷繁,生命中最值得他回味、最难忘、最绵长的,就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历程和作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光荣。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我明白了在困难面前要昂起头,永远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