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耕地保护任务落地上图
——重庆地研院涪陵区“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纪实
“三区三线”划定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点,“三区”指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线”即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划定关系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农村农业发展根基,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工作中的彭清
2019年下半年,重庆市启动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与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合作,承接了涪陵区、秀山县、永川区等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今年5月,在“三区三线”划定规则明确后,重庆市开展了三轮划定,每轮划定需经历“区县集中办公—市级集中办公—数据库建设与质检”三个阶段,时间紧且任务重。涪陵区划定工作由重庆地研院乡村振兴与土地资源研究工作组承担,项目组技术负责人是90后女将彭清,她的团队还包括4名85后、90后的青年技术人员。
第一轮划定,经历“长线拉扯”。“守住市级下达的保护目标,同时最大化地满足地方用地诉求”是彭清带领的项目组在第一轮划定中的首要目标。为推进工期,彭清带队在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连续驻扎5天,不分昼夜地解决协调对象多、项目类型复杂等问题,同时收集能源、交通、水利、公共服务、市政、乡村振兴、矿产、林业等各类重点资料,与10多个区级部门或单位、27个乡镇逐一核对收集到的2000多个项目资料。通过多轮推敲,最终确定了需要保障的用地空间。
随后,彭清带领项目组驱车100余公里辗转至市规划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进行“市级集中办公”。由于数据库建设数量众多、数据容差标准严苛(0.0001米)、数据逻辑环环相扣(修改小地块需全图重建),为保证工期,彭清带领项目组连续办公4天3晚。
“那几天几乎无法闭眼”,彭清说。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加班加点将成为常态,在医生朋友的建议下,项目组特地准备了速效救心丸、镇痛膏药等应急药物。
最终,第一轮划定工作于6月如期完成。
第二轮划定,恰逢“人生大事”。第二轮划定时间是7月25日至8月6日,这与彭清之前和爱人定好的7月31日的婚期发生了冲突,婚礼在万州老家举办,已通知宾客,婚期很难更改。为此,7月26日至30日,彭清和项目组成员在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集中办公,每天加班到凌晨三四点,最终在30日深夜敲定了保障用地,测算好最后一轮数据。
7月31日凌晨1点,做好收尾工作后已是婚礼当天。令彭清格外感动的是,在办公楼外,涪陵区局的同志早已准备好车辆,连夜驱车200余公里将“新娘”送回万州。
“她是我们规划自然资源战线的最美新娘!”涪陵区局有关同志表示。
彭清到达万州家中时已过凌晨3点。当天中午,彭清与爱人完婚,敬完宾客后在当天下午又马不停蹄地返回主城继续作战,直到8月7日第二轮划定成果提交至自然资源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作成果取得质检“零错误”的优异成绩。
第三轮划定,最后的冲刺。这一轮时间极为紧张,加之市级各项指标要求为了保障重大项目需要反复调整,工作成果也要相应修改。因此,自9月10日起,彭清及团队便在市调监院集中办公,开启了长达9天8夜的持续作战。9月19日,项目成果成功提交至自然资源部,达成了质检“零错误”、人工审查无误的任务目标。
在三轮划定的过程中,重庆地研院乡村振兴与土地资源研究工作组同时承担了涪陵、秀山、永川、铜梁、万盛等5个区县的“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他们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共同度过了许多个艰难的日夜。除此之外,重庆地研院乡村振兴与土地资源工作组全体干部职工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送温暖、送关心、送帮助,为各项目组加油打气,展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9月30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浙江等省(市)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作为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用海依据的函》,明确了重庆、浙江、湖南、陕西划定的“三区三线”成果作为建设项目用地用海组卷报批的依据,标志着重庆市“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圆满结束。
“这是我们在国庆节收到的最好礼物,也是我们献给党的二十大的最好礼物。”彭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