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2年11月1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地勘颂歌 守 志 盐穴项目二三事 桂花香 光热源 这个秋天和你一起过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盐穴项目二三事

□ 作者 单嘉祺 (山东局研究院)

一年前的炎炎夏日,我作为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地球物理信息技术中心的一员,参与了山东肥城盐穴储能项目建设。这是我毕业后参与的第一个完整项目,其间,煤田地质人艰苦奋斗、勇担使命的精神,激励我完成了从“地质专业学生”到“地质工作者”的角色转变,真正把所学知识化为实践,在煤田地质事业的发展浪潮中不断蜕变成长。

项目建成后可从物理层面支撑电力系统削峰填谷、调峰保供,服务全省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为了准备必要资料,我与研究院地震专家田思清一起出发,与负责震源、仪器、放线、青赔等不同岗位工作的各路人马齐聚肥城,稍作休整,便投入到生产工作之中。

接下来的几天,生产工作还算顺利,但好景不长,在第五天时出现了突发情况。事发地是一段平平无奇的乡间土路,由于路边农田里的灌溉管阀松动,多日的漏水滴灌之后,地面变得十分松软,震源车路过时突然陷入了小半个轮子。田工经验老到,看到后立刻喊停,随后联系各放线班长放下手头的工作,向震源车汇集,没一会儿便凑了三五十人。震源车足有二十八吨,车身有十米长,车头四米多高,光车轮就有一人高,以往在车轮下垫沙子的做法根本行不通。田工当机立断,“找大块的!”众人纷纷去寻找硬物,陷车地位于田间小道,周围物料并不丰富,但人多力量大,大家众志成城,还是寻来了不少材料。很快,坑中就填入了石头、碎砖、混凝土块,甚至还有半截磨盘。眼见坑已填满,田工下令震源车打火给油,但事与愿违,震源车一阵轰鸣后,车身随之向上一扬,但又重重落下,下陷的轮胎又开始了空转。由于车身太重,愈加油门,愈发下陷,一人高的车轮没过去了大半,之前辛苦找来的铺垫材料也被深深地碾入了坑中的烂泥,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

众人并不气馁,“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被困难多”。既然震源车自己出不来,那就寻找外力。周围都是村庄,找到拖拉机之类的农用机械应该不难,于是,青赔负责人自告奋勇去协调拖车事宜。很快喜讯传来,他通过几日来协调工农关系时认识的老乡,找到了一户搞工程机械租赁的人家,调来了一台重型推土机,这可比拖拉机或是联合收割机之类的强劲多了。很快,两指粗的尼龙拖车绳便安装妥当,两台车一起发力,大功率柴油机发出了低沉的嘶吼,大伙儿也一起喊着号子发力推。随着人和车的不断发力,陷入的轮子终于有了一丝丝上抬的迹象,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似乎是之前被碾入烂泥的硬物起了支撑作用,震源车在几秒钟的停滞后猛地跃出了泥坑,大家也高兴地喊了出来。

在人生数十年的时光中,去体验“没有尝试就没有收获”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困难就像是一座陡峭的山峰,唯有去做,去拼尽全力争取,才会明白眼前的山其实并非那么不可逾越,在正确认识与工作态度引导下,克服困难后的成就与快感,也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之一。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隔天晚上临近收工时,震源车的液压管发生了破裂,液压油喷了十几米高,像个喷泉。我站在车旁,只觉得液压油打在脸上,热乎乎的,心想:今晚可能是个不眠夜了。这时,我想到,施工的工地邻近国道,行驶的多为重型货车,不少货车也会用到液压油管,只要沿着国道走,应该会有汽配店铺。果不其然,通过驱车一小时的寻找,我成功买到了同型号的液压软管。虽然我操着外地口音,大概率不会成为回头客,但老板也没有做一锤子买卖,而是按市场价出售,这让我对肥城有了更加美好的印象。修好液压管时已是午夜时分,我长舒一口气,仰望苍穹,只见漫天繁星忽明忽暗。微风轻拂,周遭的农田一望无际,唯有寥寥几声虫鸣诉说着夏夜的美好。虽不忍发动机的轰鸣划破这份宁静,但我们重任在肩,必须尽快完成手中的工作,以迎接明天新的生产任务。

最终,在6月30日,我们完成了施工。记得那天清晨,我刚吃过早餐,看到一位老人,在路边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个精致的木盒,阳光照射下,盒子里的金色勋章闪闪发光,赫然写着“光荣在党50年”,我才恍然意识到,原来明天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这位老人已为党无私奉献了50年。我想,作为新时代的地质青年,我更要永远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立足新征程,牢记使命,扛起责任,推动民族伟大复兴在奋斗中变为现实!

当天,我们离开了肥城,完成施工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任务等待着我们……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