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2年11月0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用青春谱写四季华章的物探人 梦开始的地方 光热源 十月的风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用青春谱写四季华章的物探人

□ 作者 郝海伶 (山东局三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汤汤,历史赋予每一个地质人的责任重大而艰巨。踏上百年征程,物探人不忘初心,用双脚丈量大地,用科技测绘山河,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奔走在祖国的山水之间,与山川为伴,与荒野为伍,将青春年华献给了地质事业。

春之韵·风沙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春节刚过,当我们还沉浸在和家人团聚的喜悦中时,他们已踏上了新征程,开始迎接新一年的奋斗生活。

2022年年初,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三队物探人前往内蒙古纳林河施工瞬变电磁探测项目。纳林河位于乌审旗东部,地表全部被风沙所覆盖,放眼望去,一片茫茫沙漠。

3月的纳林河,风沙最为肆虐,5级以上的大风常常侵袭整个工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整个项目变得更加艰难。一天早上,天空不时飘着雪花,只一会儿,便风雪交加,灰色的天空中,风暴夹杂着沙土袭击而来,三队物探人必须全副武装,瘦小的身体在大自然的突袭之下显得格外渺小与无助……

中午,太阳当空照,这是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候,冰雪开始融化,雪和沙的融合使得地面变得泥泞不堪,工程车也开始罢工,陷入沙地中……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只能见到这群物探人劳动的影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夏之韵·征战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夏季是最难熬也是最出活的时节。骄阳似火,永不停歇地炙烤着大地,脚下的土地犹如巨大的蒸笼,阵阵热浪扑面而来,仿佛要把人融化了一般。

在山林里遇到暴雨也是常事,狂风骤雨来临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保护物探设备,把仅有的一块雨布遮在设备上,自己却淋在雨中……

开路者,面千山万壑,临四野百川。先锋者,不问路途遥远,不畏条件艰难。物探人征战的足迹和矫健的身影,孤单而又那么坚定。

秋之韵·攀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物探人迎着秋风开始了实地踏勘工作。踏勘是野外施工的第一步,决定着野外数据采集施工的效率。通常物探人走的都是无人通行的山路,借助树枝藤蔓才能爬上山,横穿刺骨的水流才能过河。

2019年,因为项目需要,他们前往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山区,在这“山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终年雪不断,四季穿棉袄”的高原地区,物探人攀悬崖、穿峡谷、越“无人区”,几乎每爬十几米,就要停下来歇息,吸几口随身携带的氧气。遇到极端恶劣天气,雪花夹杂着冰雹像子弹一样射击在身上,他们无处躲闪,只能低头前行,迎难而上。即便这样,他们也从不退缩,始终坚定“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信念,像一个个战士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冬之韵·破冰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是冬天的象征,冬天最讨厌也最难熬的是井下物探。2020年,三队物探人来到烟台三山岛金矿开展井下物探施工,井上下的温差达到50℃,他们却要脱下棉衣坐着猴车到井下1100米处。闷热的巷道里就算站着便已经汗流浃背,他们还要背着沉重的仪器在深邃的巷道里前行,去探测矿井的富水异常区,为矿区探放水提供更准确的资料。他们是井巷中流动的风景,是火和光的采集者!

因工作地点时常变化,物探人员的每一天,不是在采集数据,就是在去采集数据的路上。几年下来,他们走过的路,加起来有几万公里,一个月磨破一双鞋是常事。身上的工作服,从大红色慢慢被打磨成粉红色。一直不变的,唯有手中的仪器、眼中的参数和一颗热爱物探事业的心。他们用汗水测量大地,将青春献给祖国,用行动解说着地质精神。

外业工作异常辛苦,除了身体上的劳累外,还要忍受与妻儿分离之苦。外业工作一干就是两三个月,他们辗转于一个又一个项目之间,不能和家人见面,只能通过视频通话以解相思之苦。很多物探工作者都是年轻的小伙子,他们带着辛酸和不易自我调侃“花开半夏终秋落,颠沛流离已半生”。

物探人披荆斩棘、破茧成蝶,在勘探事业发展史上镌刻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他们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没有沉溺于昔日的荣耀,他们一次次搏击风浪,激荡着青春的旋律,他们勇毅前行,留下了奋斗的足迹。这就是物探人,他们在祖国的勘探战线上默默无闻地奉献,把无数脚印留在了高山、大漠、戈壁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物探人正以青春之我、韶华之力、昂扬之貌,奋力谱写着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