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2年09月1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奋斗在四季的“行者” 时代回溯 咏地勘人 地质赞歌 辉煌地勘 光热源 沧海遗珠 稻香河坝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奋斗在四季的“行者”

□ 作者 胡 杰(江西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

春节假期结束不久,人们还在品尝着“年味”的时候,地质郎早已一头埋进新一年的工作中。当年坑口铁矿普查项目为省基金项目,探明铁矿石储量3000万吨。如今,回忆起在坑口铁矿项目部的点点滴滴,心中不禁荡起层层波澜。

春之媚

三月的清晨带着丝丝寒意,一缕阳光悄悄地绕过窗帘,偷偷溜进“行者”的房间。又是一天美好的开始,“行者”们收拾起行囊,为接下来一天的工作做好充足准备。我们地质郎的行囊,真可谓一个“百宝袋”,必不可少的是地质三大件:地质锤、罗盘、放大镜,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现在流行的新地质三大件为GPS、照相机、智能手机(掌上电脑),辅助配备盐酸、风油精、蛇药、藿香正气水、镰刀等,旁边的小口袋里还装着中午吃的干粮。对外界来说,这的确艰苦,但地质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春天猴儿面,阴晴随时变。江南的天气变幻莫测,上午还是阳光明媚,下午就风雨交加,气温骤降。身处群山的“行者”们感受到的是无比的寒意,身上两件单薄的工作服不足以抵挡寒风的侵袭。暴雨突袭,导致项目部的车子也无法及时赶到,“行者”们只能在风雨中寻找庇护的港湾。在深山中,想找到一块“遮挡的屋檐”谈何容易,大家相互照应,对抗狂风暴雨的肆虐,在泥泞的山路上一步步寻找安身之所,终于在接近山脚的地方看见一户农家,得到主人的同意后,在院子里稍做休息。大家脱掉了早已湿透的工作服,坐在屋檐下,看着项目部的“活宝”朱俊把鞋子里的水慢慢地倒出来,露出早已被污水泡得发胀的黑色脚丫子,便开始对他“打趣”。这个90后的小伙子,是项目部的“开心果”,大家经常和他开玩笑。嘻嘻哈哈间,野外的枯燥乏味顿时消减不少。野外的乐趣,或许只有地质人明白,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们忘记了身上的寒冷,带着笑容,看着远处绽放的花蕾,感受着春天妩媚的气息。

夏之烈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坐在项目部办公室,透过窗户看着夏日的晚霞,是那么的惬意。晚饭过后,与箭箭悠闲地走在小镇的路上,聊起了一天的趣事,回味着夏季的刚烈。早上七点吃完早饭,赖中伟带着我们一行人,开始了一天的剖面测量工作。五公里,是我们设计的工作量,在常人看来,这五公里只是一小时的步行路程,但对于地质人而言,却是一座又一座需要翻越的高山,一片又一片需要征服的沼泽,一条又一条需要蹚过的小溪。

剖面测量工作正值夏天,大家每天都要带上四五瓶水才敢上山,因为要在大山中呆上六七个小时,有时还会遇到“弹尽粮绝”的情况,我们只能寻找山中的溪水解渴。剖面的测量需要见山开山、见水蹚水,除非根本无法踏足的地方,我们才作细微的调整。在山上,我们几乎是用四肢在行走。记得有一次,赖中伟发现了一条天然的沟渠,里面正好有裸露的新鲜岩石,但这里的高差将近三米,周围又没有很好的地形能够让他顺延而下,为了能较好地得到野外一手资料,他没有考虑太多,孤身一人沿着石壁慢慢地爬了下去。由于山中水气很多,石壁又很锋利,赖中伟身上多处被划伤,这种伤痕在我们地质人身上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他随手擦去血迹,继续朝着既定方向前进。类似的情况不计其数,朱忠卫在一次测量工作中拉伤了肌肉,他年纪比我们大很多,但并没有因为受伤而提前结束工作,而是强忍着伤痛,继续为我们开辟前进的道路。

身体上的伤痛,并不能影响到我们的意志,但心中对家庭的愧疚却让我们难以释怀。项目部大多数人都有“家室”,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每当大家聊到家庭的时候,总免不了一声叹息。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为了工作,我们亏欠家人太多。尽管如此,家人还是十分理解我们的,做我们的坚强后盾,让我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奋力拼搏。

秋之柔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野外的稻田已是金灿灿的一片,树梢上也挂满了诱人的果实。秋日的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气息,也到了我们获取成果的时候。钻孔施工已经接近尾声,设计的10个钻孔均揭露磁铁矿层,见矿效果优良,其中ZK307钻孔揭穿矿体厚度达到26.43米,其余钻孔均达到可采厚度。

看着岩芯上出现的这些黝黑又细小的磁铁矿颗粒,大家欣慰地笑了。每当钻孔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矿体,编录员就会守在钻机旁,时刻关注着岩芯的变化情况,同时守候在钻机旁的还有我们的高级工程师、钻探组组长郭木根。聊起郭工,我们有说不完的话题,他是我们的老前辈,虽然快到退休年龄了,但他并没有选择“退居二线”,而是自告奋勇地奔赴野外一线。在铁矿勘探方面,他可是队上的“活字典”,长年奋战于赣中铁矿田,矿田中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他的足迹。他从来不摆架子,工作中耐心指导年轻人,身体力行做好每项工作。虽然他年龄偏高,但野外的工作效率并不输80后年轻人。记得有一次,位于山顶的一个钻孔见矿,他不顾外面下着小雨,背上地质包就前往钻孔地。这个钻孔除了车程以外还需要步行40多分钟,在上山的路途中,我们个个气喘吁吁,但郭工并没有停下来休息,而是一口气爬到了钻孔地,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他这种敢于拼搏的精神和对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值得我们年轻地质人认真学习。

冬之静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时光飞逝,转眼间,冬天已经悄悄来临,项目上的工作也接近尾声,大家偶尔会去野外填图,补充一些前期忽略的工作。大山中,早已是一片安详的景象,农户们坐在家门口闲聊着,享受着收获带来的喜悦。

野外施工的结束并不代表我们的工作完结,我和几个同事先行回到了南昌,留下项目负责人李凡顺和郭工他们几个人。他们在野外基地整理资料,同时要准备迎接省地勘基金游正义总监的检查。面对往日的领导,李凡顺没有丝毫懈怠,所有资料整理完毕后,他都再亲自检查一遍,做到百分百准确。每当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让整理者修改到位。当时游总监在检查岩芯库的过程中,指出岩芯采样不规范,李凡顺当即组织项目组成员对几十箱岩芯进行重新整理。正是因为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最终这个项目得到了省地勘处以及大队的一致肯定。

时光匆匆,四季更替。一年的时间一晃而过,我们品味过酸楚,也感受过欢乐。高强度的工作频率和巨大的工作量并没有打垮我们,而是让我们更加冲劲十足。在短短八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在普查区内累计完成1∶10000地质草测5.91平方千米,1∶2000地质剖面测量5000米,槽探工作量272立方米,钻探工作量5377.34米,井中三分量磁测工作5377.34米,采取各类样品300余个,坑口铁矿普查区探明铁矿石储量3000万吨,为赣中铁矿田的发展添上了一抹重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