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2年07月2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政治·文化 当飘扬的旗 做挺立的树 持续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无偿献血 传递爱心 煤田简讯

版面翻页
政治·文化
03

当飘扬的旗 做挺立的树

——中化局“优秀共产党员”群英谱

□ 本报记者 叶 静 通讯员 郑昭玉

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有这样一群人,虽身处大江南北、五湖四海,每人都有一段不同的故事,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廉洁奉公是其共有的闪光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是闪亮的星、高悬的帆、飘扬的旗、挺立的树,他们奋斗的身影,让党徽在筑梦征程中熠熠闪光,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把梦想融入点滴行动,用实干映照初心使命。

坚守异国他乡的一线奋斗者——张宪峰

大年三十这天,张宪峰一大早就背上仪器,在老挝东泰矿区东北翼回风井预注浆施工现场开始一天的工作。虽然才参加工作3年,但这已是他在境外度过的第二个春节了。

张宪峰是中化局山东院矿产开发(国际)分院技术员。2018年刚走出校门的他,便随山东院老挝治水项目组来到了异国项目一线。为尽快熟悉工作情况,他几乎每周都要步行下井四五次,短时间内就对井下环境了如指掌,为之后出水原因分析及方案编写提供了一手资料。

为尽快融入异国生活,张宪峰主动参加业主组织的寮语学习班,并带动项目组成员一起学习,几个月时间便基本可以同当地人沟通,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扫除了语言障碍。

2021年,张宪峰第二次来到老挝项目组。由于对此次立井井筒预注浆项目相关技术了解不够全面,他开启了自学模式,白天在现场监督施工质量和进度,晚上阅读相关文献,通过资料与现场情况的对比,及时解决了地面冒浆、难起压等技术难题。

新冠肺炎疫情给项目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配件、材料的购买和运输。现场急需的配件从国内购买物流速度太慢,但在老挝又很难买到。两难之下,张宪峰和同事一家一家五金店跑,实在买不到一模一样的配件,就努力寻找相应的替代品。他和同事既当“技术员”又当“维修员”,硬是通过自己摸索解决了一些车床操控、设备维修等问题,保证了项目顺利进行。

第二次出国时,女儿出生还不满百天,现在已经会走路了,张宪峰把几百个日夜对家人和孩子的思念转化为工作的动力,默默地为单位的发展奉献着青春和力量。

征服“死亡之海”的地质人——耿浩

他每年出野外11个月,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项目上遇到过无情的洪水、孤岛上肆虐的15级台风、阻断交通的封山大雪……野外的种种困难并没有让他退缩,项目在哪儿,他就在哪儿,他就是中化局罗北生产勘探项目组组长耿浩。

2019年,耿浩和地研院的几名同事响应号召,前往新疆罗布泊支援西部地质事业。罗布泊,“死亡之海”,无际的荒漠,遍地的盐壳,干涸,无人,缺水,没路,每一个脚印都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步。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偏偏吸引着这群年轻地质人。他们追寻老一辈地质人的脚步,踏上了这片神秘之境,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无尽的激情,寻找散落在这里的颗颗“珍珠”。

2019年8月至今,耿浩参与了“国投罗钾公司罗北凹地液体钾盐矿新增(W2、W3、W4)承压水监测网”“国投罗钾公司采卤井升级改造(一期工程)钻探工程”等10余个项目,涵盖了水文地质、矿产资源、工程地质调查、数值模拟等多个领域技术服务工作,金额达5000余万元。

耿浩和团队成员们一直在为罗布泊项目和科技创新竭力奋斗,针对项目难题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科研攻关。在罗布泊地区首次提出了盐湖地下卤水三维可视化系统建设,可预测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确定最优开采方案,对矿山企业的持续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投罗钾公司水平井与竖直井采卤工艺研究试验工程”中,将水平定向钻技术首次应用于罗布泊盐湖地区,对提高卤水资源采收率及绿色矿山建设具有现实意义;现阶段开展的“罗北矿区W1-W4储卤层钾资源勘探项目”推出的“分层分段取水”技术也是在罗布泊地区首次应用,实现了不同卤水层的精准取水和水头监测,节省了大量人员和机械成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耿浩肩负抗疫使命,在2000平方千米的戈壁盐壳及雅丹地貌工作区,积极调动10个移动作业点的近60名项目成员,克服盐壳路颠簸的困难,前往指定地点进行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单次就要耗时3~5个小时,只为保证地方和项目的防疫安全。

野外项目困难和突发情况较多,但耿浩毫不畏惧,虚心向同事和长辈学习,耐心处理好每一件小事。他爱思考、善创新,近三年来,申请发明专利4项,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EI检索期刊发表论文共计3篇,并获得中化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披荆斩棘的测绘人——薛继群

工作第一年,他白天出野外测量,晚上去医院照顾父亲,坚持了一个多月;在河南西峡,沿着野猪拱出的小道匍匐前进;在温州泰顺测图,从4米高的陡坎上重重摔下,休息片刻又投入工作;在杭州良渚工地放样,狼狗的牙齿离他的大腿不到5厘米;在千岛湖的小岛上测电力塔基,岛上的蛇盘踞在树上、山路上、草丛间,他走在前面为大家开路;在湖州安吉的山上被马蜂“袭击”,手脚发麻,腿上的疤痕还清晰可见;在广东韶关大山深处,他和同事在狂风暴雨中瑟瑟发抖,他身上的红疹子奇痒无比;在富阳矿区的巷道里,700米的斜井他来回走了两趟,第二天在床上动弹不得……

在中化局浙江院工程勘察院测绘公司经理薛继群的职业生涯中,这样难忘的瞬间还有很多很多。自2012年入职以来,他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以忘我精神投入工作、用担当作为守护初心,积极开拓市场,拓展测绘业务范围,为“浙江化勘”品牌树立作出了贡献,连续5年被评为浙江院先进生产工作者,是工程勘察院乃至浙江院发展和改革的骨干力量。

薛继群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学习测绘规则、测绘方法等知识,刻苦钻研业务,于2016年顺利通过注册测绘师考试。2018年,他申报的“一种激光垂准仪”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他主持的“琴湖碧园商住项目1-16#楼、裙房及集中地下室竣工图”“乔司街道永和二期A区项目测绘”分获2018年度、2020年度杭州市建设工程西湖杯(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杭州宝力康华置业有限公司(余政储出【2013】56号地块)竣工测绘项目在2020年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学会评选中荣获优秀工程铜奖。

90后“三光荣”“四特别”精神践行者——姚学钢

“党员就要到一线最辛苦、最困难的地方去锻炼”,这是90后地质人姚学钢内心的追求和前行的动力。作为中化局浙江院的技术员,他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一直奋战在与地质灾害斗争的第一线。

姚学钢一入职,便立即投身“浙江省江山市大陈乡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这是浙江院承担的首个乡镇地灾风险调查评价项目,前期面临着相关项目开展经验较少,项目开展思路不清晰,规范解读不透彻等难题。他接手该项目后,不畏难不退缩,积极迎接挑战,从理论学习开始,充分解读规范,学习地灾理论知识;收集以往类似项目资料,从中吸取经验。为将理论进一步转化为实践,他扎根野外,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在常山参加了地灾应急巡查、单点勘查、治理设计等工作,在不断失败与尝试中披荆斩棘,最终为该项目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院开展地灾风险调查评价项目探索了一套基本的实施思路,提供了宝贵的项目经验。

作为一名党员,姚学钢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人民服务,先后在江山、常山、建德等地开展汛期巡查、查险避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梅雨时节,受强降雨影响,江山市大陈乡龙潭村受灾严重,进村道路和桥梁被冲毁,房屋边坡发生崩塌,沟谷两侧受泥石流影响发生大面积塌陷,部分房屋被冲毁。他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肩挑背扛重型设备徒步6公里,深入现场收集第一手资料,确定龙潭村受灾情况。

姚学钢还负责了“浙江省建德市大同镇、李家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服务项目”,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浙江省常山县天马街道、大桥头乡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在细微之处倾注百分百的精力,在平凡工作中力求尽善尽美,展现了年轻一代地质人的闪亮风采。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典型是触得到的标杆。中化局的优秀共产党员们“当飘扬的旗、做挺立的树”,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用坚定的党性、无私的情怀、辛勤的付出,成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典范,让共产党员这张名片熠熠生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