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1年12月2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拐  棍 光热源 心怀感恩  持续奋斗 父爱如山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拐 棍

□ 作者 王 浩 (贵州局一五九队)

拐棍,对于老年人、盲人或腰腿不便的人来说,是助手,更是热爱生命的精神支柱。

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人未圆。面对生病的妻子和86岁的父亲,我作出了艰难的选择,把妻子爱吃的饭菜做好并放进微波炉里,独自一人驾车回老家陪父亲过中秋。父亲因牙齿老化、肠胃不好不爱吃甜食,特别是月饼之类,我只能买点小菜和豆腐带回老家,陪父亲吃顿热乎乎的饭菜。

在地质队工作了35年,与家人聚少离多,我深知对他们有太多亏欠,所以每年春节,哪怕是顶风冒雪、翻山越岭步行走小路,我也要回到父母身边陪他们过年。

前不久,我特意为父亲买了一根精雕细刻的龙头拐棍,虽然我知道又要被父亲唠叨大手大脚、乱花钱,但这比起父母披星戴月、辛勤劳作把我养大、供我上学,我做的这些显得很微不足道。在车上我哼唱着《常回家看看》,歌词将我的思绪拉回到过去……

老家对面是一家名为“酒匠”的酒铺,我们两家也常有往来。我早就听说“酒匠”家的两个儿子很优秀,从小到大一直都很努力。大儿子毕业后在一家设计院搞设计,工作很卖力,是领导的得力助手。小儿子从贵州到吉林上大学,为了省钱,他每次都选择坐绿皮老火车回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还兼职做家教。我一直都很欣赏“酒匠”家的两个儿子,在我心里他们是品学兼优、爱读书、爱劳动、非常懂事的好孩子。每次看到他俩回来,我都会去和他们谈理想、谈人生。

“酒匠”老两口,虽是农村里的小本生意人,但为人谦和,不管谁到他家做客或买酒,总是说话客气,笑容可亲,总是让他们先尝后买,对买药酒的人更是千叮万嘱药酒的功效和计量。由于诚信经营,回头客很多。有时酒铺无人,酒客宁愿多等一会儿也要买他家的酒。

前阵子,我到“酒匠”家做客,看到他老伴脚上缠着纱布,我刚要开口,他随口一说:“唉,前几天掰苞谷,不小心把脚摔骨折了。”

“那这是要去医院换药吗?”

“不,是准备去地里拔花生。”

我笑笑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要好好保养,弄不好留下后遗症离不开拐棍就麻烦了。”

“不怕,农村人小灾小病习惯了,拔花生用手不用脚,坐在地上摘就行了。”唉!我深深地叹了口气……

前些年,老伴旅游时把脚崴了,我背上背下带她去医院治疗换药,她在家休养了30多天才去上班。当时我儿子在省城上大学,每次和儿子打电话都不敢提及崴脚的事,总是报平安说全家一切都好。这让我想起想起了《祝母寿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曾通过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知道了“无腿勇士”夏伯渝的事迹,含着热泪聆听了夏老的讲述。当69岁的夏老手杵拐棍经历五次生死拼搏,最终站在8848米的珠峰之巅,我和电视机前所有人一样,感动得热泪盈眶。

1975年第一次登山,为了帮助藏族队友,给队友温暖,夏伯渝受冻失去了双腿,后来他还经历了截肢、癌症、多次大手术等磨难,在我心中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夏老用他的假肢和双拐征服了大自然。

“子成人父,方解油盐非易事;女为人母,才知酱醋味千般。”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见过很多农村人特别是残疾人在生活中的艰难。有的父母手杵拐棍干农活或挑菜卖,有的老人手杵拐棍颤颤巍巍把舍不得吃的鸡或鸡蛋卖了为子女积攒生活费和学费。他们不等不靠不要,凭着自己顽强的拼搏精神,凭一双拐棍把寒门出贵子变成现实。

有人说儿女是父母的另一双眼睛、另一双耳朵,其实我更愿意成为父母的一双拐棍,我想用这双拐棍带着父母走向诗和远方,成为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依靠。我看过通俗读物《二十四孝图》,“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我读过《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时代已不需要我们卧冰求鲤、哭竹生笋,我想借助拐棍缩短子女与父母的时间、空间距离,进一步满足父母生活需求,给他们精神慰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