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1-0320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1年08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使命在肩圆国梦 精神永铸励后人 走在密雨中 有一种奔忙 光热源 家书抵“万金”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使命在肩圆国梦 精神永铸励后人

——致敬江苏局远方公司抗美援朝老战士赵连顺

□ 作者 王宏伟 黄 杰 (江苏局远方公司)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951年10月,不到19岁的赵连顺作为一名坦克兵,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赵连顺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风采。

赵连顺,1932年12月出生,1948年12月入伍,195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1951年10月,赵连顺奔赴朝鲜参战,1954年5月回国,1958年1月复员到平邑机械厂,1969年11月调入江苏煤炭地质机械研制中心(现江苏远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历任机修连排长、车间主任、副科长等职务,1992年11月离休。

战火纷飞的年代

“初到朝鲜战场,满目疮痍,到处是敌人飞机、大炮轰炸过后留下的弹坑和房屋的残垣断壁,到处充斥着浓浓的火药味。根据工作安排,我被调去给首长做警卫员。进入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保持着严明的军纪,我们居住生活在‘三八线’以北的山洞里。每天敌人的飞机在我们头顶盘旋,炮弹的轰炸声不绝于耳。”这时,赵老抬起头,眼睛凝望着远方。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有一天,我在作战室听说坦克一车缺少机电员,无法作战。”赵老的表情显得异常兴奋,脸上带着自豪,“‘报告首长,这是我原来的工作岗位,我申请调到一车做机电员。’就这样,我又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又可以和敌人面对面作战了。”

“战争是残酷的,但中国军人没有一个怕死的,因为我们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家卫国。记得在1953年年初的一场战役中,我们团负责东线作战牵制敌人,为西线大反攻提供支持。我们的坦克团冲在最前面,为后面的步兵做掩护。一发发炮弹落到我们身边,一个个步兵战友倒了下去。作为坦克兵,我想只要我们再快一点、再前进一点,战友就会少牺牲一个。因此,我们加速前进,一发发复仇的炮弹从坦克里射出,带着我们的愤怒与仇恨,在敌人的阵地上炸开。突然,一发炮弹击中了我们的坦克……”赵老的眼里泛起悲伤的泪水,“等我醒来,我已经躺在医院里。我们的车长牺牲了,我们的炮手牺牲了,我们的……牺牲了,只剩下了我。我当时就想,为什么只有我还活着,我为什么不跟着战友一起走。后来我想明白了,我不能死,仗还没打完,敌人还没打跑。留下我,就是要我完成战友们未完成的愿望……”说到这里,我们仿佛从赵老的眼里看到一团怒火,随时都要喷涌而出。

美好的晚年生活

1992年11月,赵连顺退出工作岗位,开启了离休生活。作为一名军人,他在部队里养成的习惯一点也没有改变,每天都会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关注国家大事小情。作为离休老干部,赵连顺可以享受多项优厚的待遇,但勤俭一生的他主动推却了,他常说:“现在的生活比起战争年代好多了,我们不能忘本。再说,那么多的战友都牺牲了,比起他们,我是幸运的,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每当公司领导去看望赵连顺时,他都会拉着领导的手说:“我是老党员,没有党就没有我现在的美好生活。我虽然已经离休,但我永远都是单位的一分子,只要单位需要,我义不容辞,哪怕是看大门、打扫卫生,随时等待组织召唤。”

“我永远忘不了那些牺牲的战友。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战士的优良传统,不忘过去,珍惜今天,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