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1年07月1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经济·科技 江苏研究院交流青海木里生态修复有机肥检测项目经验 一群可爱的人 图片新闻 关于地勘单位科技人才培养的探讨 项目大看台 安全在线

版面翻页
经济·科技
02

关于地勘单位科技人才培养的探讨

□ 作者 王 晶

“科技是国之利器”,一个国家和企业想要发展就要重视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要依赖各种科技人才。所以,各个行业都应该做到“敬才、求才、用才、育才”。

以勘探技术为基础的地勘单位同样要依靠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立足于市场,而技术的载体就是地勘领域各种技术岗位的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是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当下,地勘单位尤其是以传统煤炭资源为主业的地勘单位正处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在传统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煤炭地勘单位发展的情况下,地勘单位迫切需要进行全面改革,而任何改革的关键都是对人才的改革,其中包括科技人才。

一切改革都要落实到人才的问题上,如果对人才的问题“改”而不“革”,那么必然导致最终改革不彻底,或流于表面形式,甚至错过改革的最佳时机。

由于历史等原因,全国很多地勘单位存在人才年龄结构断层,具体来说,地勘单位科技人才结构中缺少45岁左右的中坚力量。大多数科技人才要么处在55岁左右面临退休,要么处在30岁左右还没有完全形成成熟的技术能力。这种年龄结构断层的现实情况,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地勘单位科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国很多地勘单位依然面临事业单位持续体制改革的大环境,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多重难题不断叠加,给改革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突破当下难关,促进新的血液循环,成为地勘单位改革应该思考的问题。由于地勘单位和外界交流较少,受传统思维影响,很多地勘单位很难在思想上主动接受外界环境的变化,比如很难把习惯于一直对上的思想,转变为把各种资源倾斜给地勘一线科技人才;缺少对科技人才培养的短期、中期、长期的战略战术计划和具体操作方式方法;重管理人才轻科技人才培养;缺少在工作和生活上真正对科技人才的关心关爱;科技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科技人才晋升通道相对狭窄。

地勘单位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打破不符合当下形势的思维习惯,坚决抵制得过且过、缺少担当作为的惰性消极思想,要在科技人才改革中形成“鲇鱼效应”,让科技人才主动发挥积极作用。

要切实看到地勘科技人才改革机遇与挑战并行。比如地勘黄金十年时期,培养了一批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这些青年科技人才在地勘单位主要处于生产一线技术或业务岗位,更加贴近地勘市场技术发展和客户要求,更加了解地勘市场具体的细微变化,经过十年左右的地勘工作和社会锻炼,很多都成了地勘单位科技人才的主力,虽然他们专业技术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大多已经能够扛起地勘单位在当前形势下项目建设的重任。这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他们的思想负担相对轻,不怕失败的意识强。而且青年人本身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创新能力较强,他们迫切需要能发挥特长的平台或渠道。

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同样重要,地勘单位要想方设法激发科技人才开拓进取的精神,鼓励他们干事创业,群策群力提高他们闯市场承揽项目和技术创新的热情。比如通过绩效改革,打破大锅饭现象,真正从具体实际中落实“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按劳分配制度,让薪酬分配向具体干事创业的科技人才倾斜,在实际具体工作中留住科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给予科技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要不断加大投入,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同时在科技人才发展的环境上加大投入,比如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职位提升和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要通过一切方法激发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的斗志,为地勘事业长久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