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1年06月2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政治·文化 “潜绩”与“显绩”两手抓 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学习 我践行 上元初见 煤航集团赴定点帮扶村慰问调研 掀起学党史、守初心、找大矿热潮 煤田简讯

版面翻页
政治·文化
03

上元初见

□ 作者 谭璐琪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伴着嘹亮的歌声,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四院政工党支部的党员们乘车前往伊川县平等乡上元村,与上元村的党员联合开展“学党史 强信念 铭初心 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去上元村。在我的印象中,作为省级贫困村,上元村应该是交通不便、房屋破旧、杂草丛生。后来听说上元村开发了多项产业,建设了各种设施,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一直想去见识下,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一名党员说道。

从郑州到上元村,一路上蓝天白云,绿树繁花,山峦起伏。欣赏着沿途的风景,这100多公里的路程并不觉得漫长。到了上元村,映入眼帘的是平整的道路、崭新的民房、整齐排列的光伏发电电池板、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以及绿油油的农田、火红的石榴花,完全看不出这里几年前竟然是一个全村人口近三分之一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省级贫困村。

“我们这个车间为村民提供了25个就业岗位,让村民不出村就有钱赚。”服装厂的负责人介绍说。走进服装厂,生产过程流水化操作,各个环节密切配合,一摞摞布片最终变成一件件熨烫平整的工装。工人们熟练地操作机器,紧张地赶制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一个正在裁剪布料的工人高兴地告诉我们:“我一个月能收入2000多元,在家门口就业,照顾家人和打工挣钱两不误,真要感谢煤田局帮助我们村建的这个扶贫车间。”

“大家看到的这些瓦罐、牛套、锄头等老物件,都是我们驻村工作队员挨家挨户寻找的。”驻村第一书记王立峰介绍说,上元村农耕文化馆里的展品都是村民们无偿捐赠的。现在农业种植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了,老式农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建设农耕文化馆,帮助上元村保存乡土文化、留住乡愁,为村民们打造一个旧时乡村生活的“时间胶囊”,久未归家的人都很愿意来这小小的农耕文化馆逛逛。

“上元村原名上窑村,建村历史不长,但有着红色烙印。”在村史馆,一幅幅老照片诉说着上元村几代人不怕牺牲、英勇战斗、传承革命精神的英雄故事,一张张新村旧貌的对比,展现了精准扶贫给上元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一个村史馆浓缩了几十年的历史发展,刻录下时代的变迁。村史馆的建设为上元村村民留下了一个精神阵地,让大家从中找到力量,传承好红色基因。

党员们在上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学党史 强信念 铭初心 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当听到73岁老党员亓玉凡回忆自己的入党初心,感恩党的好政策引领村民过上新生活时,党员们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坚定了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决心。随后,党员们分享了彭雪枫、任长霞,以及王焯冉和肖思远的英雄事迹,这些英雄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对党忠诚、为人民奉献的时代赞歌。最后,王立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了总结,并提出对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的展望。通过他简短的发言,党员们感受到了帮扶工作的千头万绪和细致入微。仅仅几年时间,这个豫西山村旧貌换了新颜:破屋断墙不见了,杂物乱堆不见了;房前屋后的小花园变多了,小汽车变多了。发生变化的不仅是村容村貌,还有上元村的产业结构、村党支部建设、村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土地全部流转搞集体经济,特色养殖、光伏发电、苗圃基地、服装加工等9大项目焕发勃勃生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展牌耸立在村西广场上,百年皂角树下的巨大石磙上,刻着一个红色的“和”字;村里修了水泥路,开通了客运班车;家家喝上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水。这些变化离不开党中央的“三农”政策、驻村帮扶队的扎实工作、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的大力支持、各帮扶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全村村民的辛勤劳动。正是有了各方力量的齐心协力,才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工作已拉开序幕。每一个人都是乡村振兴事业的参与者,乡村振兴事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要在时代的号召和党的政策引领下,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让上元村越来越美,让村民生活越来越好,让火红的石榴花在上元村常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