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1年05月2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回首长征路  整装再出发 背  影 光热源 五月的辉煌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回首长征路 整装再出发

□ 作者 富 华 (甘肃局一四五队)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再次对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进行了温故知新、披沙拣金和升华沉淀。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回望长征路时,很多次我甚至有站在赤水河边、雪山之巅、六盘山下的无限豪迈和赤诚。但当真正下笔时,我不知道自己浅薄的文字,能否写出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开天辟地,能否写出长征精神的“前所未有”,能否写出共产党人的百年信仰与风华。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长征故事壮怀激烈。小学五年级学过的《金色的鱼钩》那篇课文,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记忆深处那个片段总也挥之不去:“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初读这里,我不禁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喉咙,并咽了咽口水,似乎感到一种啮檗吞针的“疼痛感”,也许那是我生命中第一次与书中的主人公“感同身受”。在心悸和感动之余,我更多的是对老班长奉献精神的崇敬和对他牺牲后的叹惋。是的,这就是长征精神:就算是吃草根、咽鱼骨,也要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就算是饥寒交迫直至死亡,也要把救国救民的信念传递下去,把党交给自己的使命传递下去,把共产党人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传递下去。

在我青年时代的认知里,长征精神气吞万里山河,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伟大战略转移。怀揣着“青葱的梦想”走进了梦寐以求的象牙塔,在图书馆,我找到了《红星照耀中国》和一些有关长征的珍贵资料,第一次有了“亲历”长征路的“真实感”。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伟大的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从南到北,转战11个省,决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不怕远征难”。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与敌军先后展开了300多次激烈战斗,跨越了近百条江河、翻越了40余座高山险峰,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战士倒下,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每每读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数字背后的真实故事,我都会觉得文字在如此卓绝伟大的精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2000年,美国《时代》周刊把长征评选为一千年来影响世界的大事之一。如今不惑之年的我虽获悉这个“新闻”的时间有点晚,却如获至宝,和家人热议了好多天,一种认同感、归属感、崇拜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埃德加·斯诺说: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是一次震撼世界的行军。索尔兹伯里也说过: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忆往昔,长征的胜利激励着全球的正义力量,当时西班牙、意大利、南斯拉夫的反法西斯斗争受到了其精神的极大鼓舞,古巴革命也借鉴了其成功经验,毫无疑问,长征的胜利在当时赢得了众多与殖民主义作斗争的国家和人民的敬意,也为其他1945年后争取独立的国家打开了一扇门。看今朝,许多国际友人甚至普通大众都在学习长征精神、重走长征路,在有形和无形中继承和发扬着长征精神。长征是一幅中国革命的壮丽画卷,更是人类精神的英雄史诗。

回望来时路,走好当下路。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一头连着老一辈革命者的信仰与奋斗,一头承接着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梦想与希望。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不仅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更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长征精神中的爱国、为民、信仰……当年的硝烟弥漫和惨烈环境虽已时过境迁,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路依然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高擎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引领着我们像当年的红军战士那样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不断开创一个又一个新局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