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1年05月0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我和我的故乡 信 仰 光热源 牢记古田会议精神  吹响奋斗军号 劳动最美丽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我和我的故乡

□ 作者 高恒燕 (水文局一队)

1978年的秋天,我出生于冀南平原的一个小村庄。

那时候的农村还很穷,我出生在爷爷家的一个土坯房里。那时医疗条件很差,据母亲说,她半夜开始阵痛,让父亲去三公里外的村子请医生,还没等医生赶来,我已经出生了。出生的第四天,我得了“四六风”,肚子胀得像小鼓,铁青着脸,抽搐着倒气,情况很危险。母亲吓得大哭,好在生养了六个孩子的姥姥有经验,她把大盐炒热,不停地给我捂肚脐,我才挺了过来。在我三岁时,家里开始盖青砖房,那是村子里最好的房子。印象中,母亲总是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后来家里又置办了她心心念念的大衣柜。那时父亲长年在野外工作,很少回来,母亲带着我和哥哥种了六亩地,日子虽辛苦,但是很快乐。母亲总是很严厉,所以我哭的时候都是嚷着要找爸爸,盼着他早点回来,因为爸爸从来不对我发火。

父亲在上高中的时候参了军,在空军后勤部队服役,身体素质很棒。复员后,1975年,邯邢煤炭建设指挥部大招工,他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每年过年或麦收的时候才回家。有一年,麦收时,父亲生产任务重,他选择坚守岗位。不巧的是,那一年麦收又赶上了大雨,母亲一个人收不过来那么多亩麦子,成熟的麦穗被大雨打进了泥里,一年的辛苦都白费了。

在我上小学时,隔壁邻居家有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那时候我们经常看电视剧《济公》,晚上放学,我和哥哥还有一帮同学从学校回来,哥哥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我们一起唱着“鞋儿破,帽儿破……”回家的路必经我家房后的水井和大水坑,井水不深,用扁担挑着水桶就能打出水来,水坑是我们夏天洗衣、冬天溜冰的好去处,但会有蚊虫,有时水也会发臭。

中学时,我骑着家里的二八大自行车驮着凳子去乡里的初中报到。学校的教室是一排一排的红瓦房。学校不提供热水,食堂窗户边放着大水缸,我们都是用网兜套住茶缸通过窗户的铁栅栏去打水。后来,我转学到了城市。

今年春天,我回到故乡,故乡修了新的公路,平坦而宽敞,我差点迷了路,经过中学的学校时我差点没认出来,崭新明亮的楼房代替了小瓦房,朗朗的读书声清脆悦耳。通往村子的小土路也修得笔直,原来村口的小矮房都修葺一新,变成了有着高高台阶的瓦房或是二层小楼,大门也宽了,很多人家都买了汽车。路边的邻居家开了一家超市,里面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可以扫码付费,很是便捷。邻居出来热情地打招呼,多年不见,虽有些认不出来了,但憨厚的笑容中依然有熟悉的神情。

到了家门口,曾经显眼的房子在周围新房子的衬托中愈发矮小破旧。房后的大水坑填平了,变成了整洁的广场,旁边还安装了健身器材。门前的土路也变成了水泥路,再不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了,家家都接上了自来水,挑水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94岁的爷爷身体依然硬朗,他叮嘱我们不要太挂念他,国家每个月都给钱,家里种地不但不用交公粮了,还给补贴,他不愁吃穿。叔叔和姑姑们也都在县城里买了房子,孩子们都接受了更好的教育。

一家人说说笑笑,在一起回忆以前的时光,感叹着这些年的发展和变化,小院的欢乐就像以前一样多。故乡已不再是我印象中的模样,正越变越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