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1年04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经济·科技 物探院部署科技地质发展重点工作 中标香港机场相关项目 用技术助力公益诉讼 扎根测井不言悔 图片新闻 上接第一版 基层动态

版面翻页
经济·科技
02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

此时,大地特勘队定向技术团队站了出来,他们经过研究准备采取螺旋形纠偏方法挽救这口钻孔。杜兵建和定向技术负责人迅速设计出轨迹,并向现场指挥部领导汇报。

15日17时30分,救援指挥部对救援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大地特勘队临危受命,接替承担3号孔纠偏施工任务。

事实证明杜兵建的决定是正确的,17日13时55分左右,3号孔成功透巷!

随后,救援人员快速下套管、输送营养液、下放生命探测仪和有线电话,与被困矿工取得联系。3号钻孔打通,犹如给被困矿工打了一针强心剂,他们有救了!

在得到营养补充两天后,井下传来给养孔漏水的消息,杜兵建立即下放窥视仪,观察到管口处漏水量每小时约有8~10立方米,井下的通信电话也被水浸湿。这不仅造成井下人员接取食物不便,更大的问题是上部含水地层的水灌进巷道会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存空间及安全。

杜兵建当即向指挥部提出改4号孔大孔径救生孔为小孔径保障孔,接替3号孔保障供给和通信联络的方案,并立即对3号孔实施封孔堵水措施,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支持。20日18时7分,4号孔透巷,新鲜空气、通信和给养重新得到保障。24日,随着救援通道被打通,11名矿工最终获救。

“这一切努力没有白费。”杜兵建舒了一口气。正是他当初的建议挽救了3号钻孔,提前了与井下被困人员取得联系的时间,使其成为第一个施工成功的生命保障孔。

没有“光环”的专家

在救援现场指挥若定的杜兵建,平日里却是一个谦和慈祥的长者,简单朴实、平易近人,丝毫没有专家的“光环”。

66岁的杜兵建虽是返聘的专家顾问,但每天坚持按时上下班。从笏山金矿救援现场回来后,同事们都以为他会休息几天,没想到第二天他又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今年2月,杜兵建成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特聘应急救援首席专家。问他“专家”是怎样炼成的,答案有些意外。他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与应用数学专业,因当时水文地质专业中缺乏数学人才,工作后不久他被委派到中国矿业大学进修水文地质专业,后因机缘巧合进入了原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大地高科煤层气工程技术研究院,从此与应急救援结下了不解之缘。

40多年来,杜兵建从事过技术、科研、行政工作,直至如今的矿山救援专家,他始终如一地探索着新知识、新技术,发表专业论文16篇,参与和主持科研项目11项,并将多项钻探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矿山抢险救援工作。主持的《重大矿难事故救援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获原国家安监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孔径救援钻孔工艺技术研究》项目获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杜兵建带领大地特勘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主动由灾后应急救援转变为灾前治理预防,形成了空气快速钻进工艺技术、超直井精确中靶技术、大口径瓦斯抽放孔施工技术、煤矿水害致灾隐患高效探测与治理技术、注浆加固堵漏技术,构建了一套以救援钻孔准确定位、快速钻进、大孔径救援等技术为主的矿山灾害防治与抢险救援技术体系,有效提升了救援技术能力。

谈及参与的20余次救援,杜兵建说得最多的就是团队精神,“没有大地特勘队这样好的团队,没有这样团结的团队精神,救援是不可能完成的。”他在矿山防治水领域带领技术团队研究出的“煤矿煤层底板加固”的矿区区域治理技术和“大孔径排水孔、投料孔”的工艺技术,一直被应用于矿山应急救援的生命探查和生命救援孔的施工实践。十几年来,他指导和带出了十多名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一部分年轻有为的骨干成员已经走上领导岗位。每当看到“徒弟们”领导的生产项目和主持的科研项目取得成果时,杜兵建心里都十分欣慰。他也希望继续为团队中的年轻人做个榜样,发挥余热,带好徒弟,传授技术,让更多的年轻人快速成长。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对弈,看不见硝烟、听不到枪炮,但生与死的考验却是真真切切的。一人活着,就是一个世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杜兵建和大地特勘队时刻等待着祖国和人民的召唤,在急难险重的战场上创造更多救援奇迹,不负生命的千钧重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