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1年03月2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政治·文化 撑起高质量发展保护伞 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部署 你的经历就是你的人生资本 图片新闻 上接第一版 煤田简讯

版面翻页
政治·文化
03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

过去,村民们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只能选择种地。“但是种个地啊,要翻好几个山头,又累又危险。只有一条路可以开车上山,但是又很绕,得一个多小时才能到。”一个村民说道。

浙江局扶贫工作组看出了制约村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积极与红岩漈村“两委”对接,与村镇干部共同扛起责任,推动谋划了一条总长约15千米、宽8米、建设工期3年、总投资4000余万元的公路。该公路通车后,可连接黄村、天窗村、周山村3个自然村,将缩短红岩漈村2/3以上的村域车程。

周立钧作为驻村干部,积极参与到前期路线踏勘选址、动迁、项目立项和审批等工作中。彼时正值6月,梅雨季湿热难当,周立钧和村干部一行拿着柴刀、戴着草帽进山勘探路线。没有开发过的山林呈现出一片原始状态,杂草遍地丛生,古藤缠绕着大树,除了担心脚下湿滑泥泞,还要时刻提防蛇虫鼠蚁……作为地质人,周立钧一头扎进大山里,充分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目前,已经完成三分之一进度的公路成了村民的最大期盼,周山村村民高兴地说:“我们以后下山只要20分钟了,足足缩短了40分钟!”

公路建成后,不仅能为村民出行提供便利,还能为村域林地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交通保障。“红岩漈村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山有江还有永嘉县保存最完整的古道之一,很受登山、徒步爱好者的欢迎。”周立钧说道,因为交通不便,很多游客进不来,但是今后就不一样了,相信红岩漈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让这些留守阿姨,实现家门口就业”

集体经济是带动村民致富的第一动能,搞活集体经济不仅要着眼未来,还要观察当下,开发适合村民实际的增收之路。

“2020年5月4日,星期一,晴。增收是红岩漈村的一大难题,耕地远在山顶,水利和生态红线又限制了大规模的养殖业,低收入农户只能靠低保生活,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这是周立钧扶贫日志中的一页。

留守村子的大多是家庭妇女和老弱病残人群,有哪些适合他们的工作呢?当了解到永嘉县来料加工产业起步较早,有10多年的历史,并且还有温州市规模最大的来料加工协会,周立钧觉得自己好像摸索到了一条实现增收的路径。

周立钧先主动对接永嘉县来料加工协会会长吴文斌,又向浙江局申请到2.4万余元的帮扶资金,打造了来料加工扶贫车间。车间正式开业那天,吴文斌带着金溪镇来料加工经纪人李友程,将一车加工件送入几个农户家中,这可乐坏了赵红妹。

原来,几年前,赵红妹将重病的母亲接到家里照顾,但也因此失去了外出就业的机会,平时主要在家务农。

“现在好了,村里有人专门到家门口送货收货,时间也灵活,家里的大小事都能顾得上,这个工作太适合我们这种要在家照顾老人的人了。”赵红妹说。

今年55岁的陈珠乐,因为父亲身体不适,奶奶也已百岁高龄,一直住在娘家照顾老人们,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不过现在好了,我和我妈都能在家一边做活,一边照顾老人,一天也有50—100元的收入。”

产业扶贫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成立来料加工车间也不是结对帮扶的终点。每当下村调研时,周立钧总是会问问这些年纪跟自己母亲差不多的留守阿姨们,“是从哪里拿的货呀?多少钱一斤?价格低了我跟协会去谈。”“头低久了脖子酸不酸?”……阿姨们也把干了很多实事的周立钧当作儿子,总是留他吃饭,也愿意跟他说说心里话。

浙江局自2018年与红岩漈村进行扶贫结对以来,累计直接投入资金127.43万元,协调各项帮扶资金200多万元,精心谋划落实扶贫项目5个,开展党建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红岩漈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晃两年过去了,周立钧的结对帮扶也到期了,他被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考核为优秀。在周立钧看来,这都是他应该做的,能够同全国千千万万的扶贫干部一起打赢脱贫攻坚战无比荣耀。

带着无限的深情眷恋,周立钧回到工作岗位上;寄托着无限的期盼,他把接力棒传到浙江局下一任扶贫驻村干部的手上。

“事再难,都能一件件干出来;路再长,都能一步步走出来。”周立钧感慨道。他积极投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秉持一颗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村民在广阔山野中走出了小康之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