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1年03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小” 师 傅 牛年说牛 邂逅好心情 描春图 光热源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小” 师 傅

□ 作者 薛广海 (黑龙江省煤田地质一〇八队)

在80后、90后的心中,说起“师傅”,他们最先想到的也许是电视剧《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像他那样“语重心长”地教导徒儿。抑或是电影《大话西游》中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逼得“小妖”自尽的唐僧。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和他的师傅。父亲是一个生长在北方边陲小城的山东人,骨子里有股倔劲儿。作为家中的老大,很早便上班挣钱,为家里分担经济压力。起初,他不懂技术,只能做简单的工作,后来被安排到工厂的电焊车间。可是作为一个刚进入社会的懵懂青年,对于那些手拿焊枪,整天与铁管、铁板、矿车、钢轨打交道的技术活,他还是无从下手。虽不懂,他却毫不含糊地问:“这个活该怎么干啊?谁是师傅啊?”这时,从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人,“你就跟我学吧!”他眯着眼睛,头上还戴着那个时代流行的“前进帽”。就这样,“前进帽”走进了父亲的生活,成了父亲在电焊工作岗位上的师傅。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对他的师傅很是尊敬,平时经常请师傅到家里吃饭,逢年过节还要到师傅家坐一坐。

我对“师傅”的定义一直有些狭义。直到有一天,我经过单位的一间办公室,看到里面有几个年轻人站成一圈,目不斜视地盯着前方,房间里还不时传出一些地质名词。带着好奇,我走进办公室,只见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脑屏幕,丝毫没有察觉到我的存在。我望向屏幕,只见一个皮肤黝黑、留着寸头的年轻人正讲解着屏幕上的地形图。这一刻,讲解的人认真,听讲的人专注。就在他们都全神贯注的时候,我按下了手中相机的快门,将这一幕记录下来。

这个年轻人,就是地质科的张学健。他说:“我们学习这些知识,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单位变得更好,也让自己变得更好。”话语间,我感受到了年轻人的坚定,也让我很受触动。

我相信,信念是可以传承的。2020年,作为一家煤田勘探单位,一〇八队完成了一项历史变迁。面对改革转型,身处洪流中的我们或多或少有几分忐忑。但是我们没有忘记地勘人“三光荣”“四特别”的优良传统,因为还有人依然在“战斗”。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春节假期延长了几个月,单位同事基本都在家办公。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单位的机关大楼里有一盏灯每天都会亮起,那是地质科的灯,地质科职工为了把省债券募投项目尽早拿下,在张学健的带领下加班加点,没有半点松懈。

那时候,因为疫情,公共交通已经停运,私家车也是非必要不上路,有的同事因家离单位较远,就把电脑背回家工作,为的就是能早日完成建议书。就这样,在地质科年轻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完成了黑龙江省政府专项债券募投项目立项建议书两个,其中《黑龙江省虎林市迎春煤炭普查项目建议书》还被列为小组第一名。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面对改革,我们没有退缩,有的是一代代地质人对于工作态度的传承,有的是遇到困难棒打不回的倔劲儿。

张学健就是这样一个“小”师傅,他在自我提高的同时,还为同事传道授业。也许他并不是单位中最优秀的一个,但是他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却是最脚踏实地的一群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