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1年03月0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政治·文化 这个春节,我们过得挺好的 坚守初心使命 主动担当作为 立足新起点 勇担新使命 党建述职 靶向出击 会诊把脉 煤田简讯

版面翻页
政治·文化
03

这个春节,我们过得挺好的

——中化地研人就地过年群画像

□ 作者 王晓青

“就地过年”,或许是2021年春节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今年过年回家吗”“不了,就地过年作贡献咯”,或许是朋友间、同事间年前最常见的对话;“爸妈,视频给你们拜年啦”,或许是这个春节最时兴的拜年方式……这个特殊的春节,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许多职工响应号召,选择就地过年,选择当最勇敢、最普通的响应者。他们的年,有的别样温馨、有的平淡充实、有的充满期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原地守护得来不易的战“疫”成果,互相支撑,彼此成就。

火锅里翻滚出年味儿

2月10日一大早,莫艳红赶上了利生牛羊肉的“最后一班车”,抢到了宝贵的二斤羊肉卷,她打算做顿火锅作为年夜饭来犒劳自己。11日,也就是腊月三十,街上的人已经很少了,这一天她值了春节假期的第一个班,早饭随便对付一口,中午又去了趟超市。这个首次自己过的春节该有的仪式感一个都不能少,贴对联、贴福字,年味儿立刻就对味儿了。傍晚的厨房热火朝天,熬高汤、洗菜、择菜、摆盘,客厅里的黑猫懒洋洋地躺着,不时竖起耳朵仔细辨别厨房里传来的声音,电视机也在热闹地播放着节目。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六点半,一切准备就绪,红红的油汤在锅里翻滚,香味弥漫了整个客厅。此时的手机也忙碌起来,丁零零响个不停,“先跟我妈视个频吧!”手机那头是距离这里一千九百多公里的桂林,几张笑脸挤在一起,争先恐后要看自家姑娘做了什么好吃的,屏幕上蒙了一层水汽,镜头也有点晃动、有些模糊。

“等到天气暖和了,我想回趟家。如果条件允许,我想把父母接过来,让他们出来走走。”莫艳红已经整整一年没回家了,原本想把假期攒在春节,可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下次回家我想多待几天,多陪陪父母。”这是她的新年愿望。

味蕾上的乡愁和温情

手机依旧响个不停,似乎在应和着春晚的热闹。红包炸弹、拜年信息、朋友圈的高调炫“饭”,此起彼伏。

董思彤、田含笑、刘兴宝、汪振宇、潘敖然,这帮90后小年轻聚在一起准备迎接这个别样的春节。这是他们第一次留在异乡过年,他们说着、笑着,谈着家乡美食,聊着新年愿望。或许在父母眼里,他们依旧是没长大的孩子,始终是父母心里的牵绊。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个刻在国人骨子里的信念,让离家再远的人们,都会赶在农历大年三十之前回到家,跟家人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团圆饭。在这个不能回乡的年里,他们打算每人做一道家乡菜,以此慰藉回不了家的乡愁。

“爸妈,你看我们的年夜饭,色香味俱全呦!”说着董思彤将镜头转向桌子,烤全羊、椒麻鸡、土豆炖牛腩……其他人也纷纷将镜头对准了桌子。与其说这是一桌子菜,倒不如说这是一桌写满了乡愁的温情,此刻的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想家,比任何时候都怀念家乡的味道。

这帮父母眼里的孩子,如今也可以做出媲美父辈的菜肴。“可即使再美味,总是感觉缺点儿什么。幸亏妈妈寄过来了烤全羊、椒麻鸡,让原本冷清的房间有了熟悉的味道,还有熟悉的朋友陪伴,就不那么孤单了。”董思彤笑着说,“这个年过得既开心又无奈,就希望疫情快点儿过去,我想赶紧回家,抱抱爸妈。”

一起过的第一个情人节

李婉莹、迟昊轩这对刚结婚的小夫妻,万万没想到婚后第一个春节要单过。他们本来打算回老家过年,但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小两口取消了归家的计划。

“既来之则安之,在异乡也要好好过年,何况还是婚后第一个春节,全当为以后打基础咯!”李婉莹坦言,“我们也想让父母看到,我们在外也能过得很好,让他们放心。”

对中国人来说,过年终归是让人欢欣雀跃的事情,仪式感不能少。为了迎接这个特殊的春节,这对小夫妻提前买好了春联、彩灯、鲜花、蜡烛,把家里重新装扮了一番。“准备年货还挺累,以前都是家长准备的,今年没回去都要自己准备,既是磨砺,也是成长和经历。”

他们还喊来了米拓、刘鹏举一起迎接新年,还有半路赶来包饺子的王春光。5个人在茶几周围,边干活边说笑,电视的声音也淹没在他们的笑声里。

一桌子菜,冒着热气的饺子,5张沾了面粉的脸,让这个春节在这一刻绽放出别样的温暖。

春节假期撞上了情人节,这对小夫妻终于赶上了。“以前情人节和假期总是错峰,今年可是在一起啦。我们看了电影,一起研究新菜谱,一起做喜欢的事情,这个春节过得还挺充实。”李婉莹笑着说。

岗位上的坚守和责任

对于去年6月刚刚转到地研院工作的刘金凯来说,这个春节注定难忘。

1月2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增村镇小果庄村报告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此后,河北先后暴发聚集性疫情,5天内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34例……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刘金凯看着空荡荡的大马路,心里也空落落的。他打电话给家里报平安,言语中透露着没法回家过年的担忧。母亲在电话那头安慰:“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呢!到时候兴许还可以团圆。”儿子在电话那头笑得没心没肺:“爸爸,没事儿,你回不来,还有我陪妈妈、陪爷爷奶奶呢!”

很快,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多个地区下调风险等级、解封,“就地过年”的倡议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响应,对刘金凯来说留在北京过年已成定局。

一包又一包年货相继飞回家里,成了这个春节他不能陪伴家人的无声道歉。

同刘金凯相似的还有邓宇飞和董连兵,只是这俩人在更远、更偏僻的罗布泊,用邓宇飞的话说,“留在罗布泊过年是勇气和考验,但更是责任和担当。”

过年谁不想团圆?谁不想和家人围在一起唠着家常、吃顿热乎饭?尤其是他们这种长年出野外的,过年团圆是一年的念想,可有时这种团圆也是一种奢望。“我还好,连兵太不容易了,谈了个女朋友,现在因为回不去,所有的事情都不得不推迟,但是他什么都不说,该干啥还干啥,工作依旧干得出色。”邓宇飞言语里透着心疼。

就像过了个忙碌的周末

以前,乡愁是一枚邮票;现在,乡愁是一张核酸检测证明。可即使有核酸检测证明,我还是想留在这里过年。

潘林林可能是这个春节里众多就地过年者中最“忙”的那个人,从腊月二十九一直“忙”到上班,忙碌且快乐,天天有安排,顿顿不缺吃,这一切都归功于她所在的支部——矿物利用和信息支部开展了“就地过年 包饺子送温暖”活动。

“我们和这些单身职工一起过年吧!”李艳提议道。“好啊好啊!”这一提议得到所有人的响应。

栾俊霞提供了场地,李艳带来了家乡特产,黄雷鸣带来了“妈妈牌”味道,还有煲好的鸡汤,剁好的肉馅儿……

面皮在手里飞舞,擀面杖擀出欢笑,煎烹蒸煮炸出的烟火气,让这个不大的房间释放出无数的温情和快乐。“以前过年都是和家里人擀面皮,没想到今年是和同事一起擀面皮、包饺子,还快乐翻倍!这个年就像过了个周末,忙碌又充实!”潘林林开心得手舞足蹈。

让单身职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感受到家的亲情,感受到亲人的关爱,或许是李艳提议的初衷,也是在这样的初衷下,矿物利用和信息支部开启了假期轮饭制,梁中鹏来了,李晓民来了,黄雷鸣来了,潘林林也来了……

主动且快乐,充实且温馨。

后记:以上只是就地过年的中化地研人的几个缩影,还有很多的人不能一一呈现,但他们依旧用自己的公心善德响应战“疫”大局,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人。张文宏医生近来的一段话刷遍全网,触人心弦,他说:“对于就地过年的同志,我表示非常敬佩。没有谁认为这些做法是理所当然的,可以看作是为中国人民所作的一次贡献和慈善。”原来“不回家过年”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贡献,这是遗憾后的治愈、释怀、放下,也是被理解后的共鸣和感同身受。这就是中国人,一方面是家的团圆召唤,一方面是国的战“疫”倡议,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就地过年于是成为一种国家倡导、国民自觉下的公共选择。我们理应呵护这份全民心意,珍爱这份原地坚守,致敬这份公心善德。愿这个新春中,那些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热情、眼中有光芒的坚守故事,传得更广、更远。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