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1年01月2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经济·科技 树高千尺扎深根 宁夏地质局领导调研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青春筑梦基层 实干谱写担当 图片新闻 让鲜红的党旗在雪域高原迎风飘扬 地勘成果

版面翻页
经济·科技
02

让鲜红的党旗在雪域高原迎风飘扬

(上接第一版)

在党员突击队的带动下,项目部全体人员肩上的担子更重,眼里的活儿更多,心中的责任也更大。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他们勇往直前,全力向目标冲刺,确保项目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面对人手有限,无法调换的情况,江苏局参战人员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项目人员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在寒风和冰雪中,在西北广袤无垠的天地间,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新时期的“长征精神”。

“在高原,感冒是十分危险的,欧阳秋山当时病情恢复十分缓慢,无法勉强工作的他,不得已到天峻县打吊瓶。病情稍微缓和一点,他就返回到项目部忙碌的岗位上。”毕洪波回忆道。

“灰尘太大了。进入11月,木里气温骤降,无法正常洒水降尘,黄沙漫天。作为运输路长,我需要每天奔波在各重点道路上。回到项目部的时候,两层口罩内布满了尘沙,鼻孔嘴巴里都是泥沙的味道……”卢荣坤说道。

作为施工管理部测量人员,90后的赵宁每天奔波在项目部和施工现场。“前期主要是方案研讨和优化,后期需要野外放线测量。测量工作是基础工作,不能有丝毫偏差,否则施工就失去了参考标高和基准……”为保证夜间施工安全,项目部采取夜班执勤制度。“白天还好一点,晚上巡检的时候特别冷,就算穿着厚厚的三层冲锋衣也无济于事,而且还要随时注意脚下安全。不过每天朋友圈运动排行榜,我都是名列前茅。”赵宁的脸上充满自豪。

前有车,后有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老党员的典型引路,新同志也不甘示弱。因为表现突出,卢荣坤、赵宁被组织推选为项目一线火线入党推荐人员。

“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成党员。党组织需要优秀的新鲜血液,我们坚持把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特别是有挑战性的重点难点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毕洪波介绍道。

“从来没想过,熬夜加班也会上瘾。”后勤保障组组长梁宁的眼睛里有明显的血丝。他讲的“上瘾”其实就是兴奋,这是高强度工作后,体内分泌的多巴胺在“作祟”。

能打胜仗 项目部提交亮丽成绩单

“天气预报提示,冷空气马上就要来了,预计有暴雪,请各小组做好准备,按照预案打好提前量。”毕洪波在微信工作群里@了每一名项目人员。

11月17日,一场暴雪如期而至。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前一天还有800多台设备在聚乎更4号井现场灯火通明地施工作业,经过一夜的暴雪,辰时的高原又归至原本的宁静。

原本伤痕累累的矿区,雪后变成纸上几笔白描,在这悠远广袤又绵长的巨大画卷上,身处祁连山的冰峰雪色中,项目生活区变成一枚小小的“印章”。北风呼啸,凭栏望,好一幅木里瑞雪图。

突如其来的暴雪,给施工带来了严峻挑战。“有了应急预案,即使这样的大雪封山几天,我们也绝对会按照既定时间完成任务。”对于这次暴雪,夏伦娣在战术上是藐视的。“我们一直在关注天气状况,提前做好预案,确保人员和施工安全。在工期上,我们也科学统筹,决不能因为天气延误工期!”

“一坑一策、渣土回填、边坡稳定、水系连通、构建湿地、资源保护”,围绕总局提出的综合治理思路,江苏局、中化局、广东局出动各类管理、技术人员43名,累计组织劳务工人1800名、各类机械设备1200余台(套)投入项目攻坚。昼夜不停,机器轰鸣,尘土飞扬间,一个个巨大的矿坑逐渐被填平,刺目的“伤疤”经过中煤地质人的巧夺天工,已渐渐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历经70余天超负荷、高强度的紧张工作,截至12月12日,3号、4号井共完成边坡整形114平方千米,便道修筑30.9千米,土石方回填1045万立方米,引水工程土石方2.9万立方米,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做好覆土复绿工作,还木里矿区绿水青山奠定了坚实基础。施工过程中,青海省、海西州政府领导多次来到项目现场,高度评价了总局在木里生态治理工程中的组织管理、施工进度及质量效果。

“由于木里地区气候条件限制及施工总体部署,2020年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采坑回填、边坡整治和道路修筑,使渣山、滑坡、矿坑满足复绿要求,为2021年种草复绿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向青海省人民交上一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满意答卷。”毕洪波补充说。

山慢慢养眼了,人渐渐消瘦了。超负荷的工作,消瘦、疲惫是普遍现象,9个人,平均每人瘦了10斤。但再苦再累,也没有一个人退出,就算轻伤他们也决不下高原。

巍巍青山、茫茫高原,中煤地质人以强硬的工作作风、突出的工作业绩,接受高原的锤炼,诠释了中煤地质人“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坚毅品质。

“青海青,黄河黄,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浩浩,山苍苍,祁连山下好牧场……”这首当地民谣,折射出人民对绝美富饶祁连草原的向往和期盼。相信经过中煤地质人妙手回春的修复,一座座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必将重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