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0年12月0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要闻版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总局两名地质科技工作者获第十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四川局坚持“四个融入” 抓实抓细整改 中煤长江地质集团被评为市级总部企业 安徽局与皖北煤电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控集团领导到陕煤地质集团调研 木里高原,有这样一群硬汉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版面翻页
要闻版
01

木里高原,有这样一群硬汉

——记木里矿区的中煤江南人

□ 作者 祁 斌 张 静 李冬仪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作为施工主体的青海省天峻县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煤江南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煤炭地质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江苏煤炭地质局和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共同承担的3号井、4号井采坑、渣山一体化治理工程项目激战正酣。在高寒少氧的木里高原,施工现场车水马龙、热火朝天,办公室灯火通明、紧张有序,中煤江南人组建的“高原雄鹰突击队”,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只为让木里矿区早日恢复青草映蓝天。

木里矿区高寒少氧,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夜间最低温度-20℃左右。风起时,飞沙走石,漫天尘土;雪下时,万物俱寂,寒风瑟瑟。刚到木里项目时,由于高原反应,大家普遍食欲不振,晚上难以入睡,但是第二天仍以饱满的热情不知疲倦地投入工作。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中煤江南人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白天在现场协调指导施工,晚上在室内整理资料、研讨技术方案,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一段时间下来,平均每人都瘦了七八斤。他们是高原上的雄鹰,在木里矿区演绎着动人的故事。

刘金森,集团公司(局)副总经理(副局长),总局木里指挥部施工管理及后勤保障组副组长,木里第二项目部指挥长。联合项目部组建伊始,他主持确立了项目管理组织架构,结合联合单位现场负责人的意见,精准确定了项目部每个人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分工,最大限度发挥所有人员的专业特长。在他的领导下,第二项目部管理、技术人员精诚团结、目标一致、齐心协力,为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作为“高原雄鹰突击队”的领头人,刘金森全盘精准地把控着项目的每一步发展,战斗冲锋在最前线。在项目施工现场,他时而在渣山取土点布局指导科学划分工作面,以保证千余台工程设备同时作业而不窝工;他时而登上高山之巅,放眼全局,结合地形地貌,科学规划部署行车路线,以保障工程车辆运行畅通、川流不息;他时而现身倒土工作平台,巡查工作面推进情况,及时指导优化工作部署,保证各个工作面安全有序;他时而巡视削坡整形边帮,对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督促现场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按图施工,确保质量优良、形态优美;他时常带领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对施工作业区进行早晚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将安全生产和质量优良部署到每一个细节。风中雪中沙尘中,刘金森的身影犹如一面流动的红旗,每到一处,都给大家带来鼓励、带来信心、带来坚定。

谢色新,广东局勘查院院长,木里指挥部技术质量组副组长,木里第二项目部常务副指挥长。项目初期,他身先士卒带队赴木里矿区调研考察项目施工条件,洽谈机械租赁和劳务工作施工班组。在3号井、4号井施工范围内,不论是4号井南渣山取土点,还是任何一条运输道路,抑或是每一个卸土平台、每一处有待削坡整形的边坡,他都用双脚踏勘、用智慧部署。在他的规划、部署和指导实施下,车辆运输大环线、小环线、环岛线,以及轻车、重车分离运行的布局一一变为现实,1000余辆工程车畅通,保障了项目的总体进度。在他精心指导下建立的项目风控体系程序,受到了项目指挥部的充分肯定并得到推广。在第二项目部的年轻一辈面前,谢色新不仅是技术上的导师,更是生活中的朋友。不论是在施工现场的规划部署,还是在办公室、会议室的运筹帷幄,或者是在集体食堂的谈笑风生,谢色新时刻都激情四射、豪情满怀。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项目部的同志们都干劲十足、信心满满。56岁的他顶着高血压,以过硬的专业技术、极强的责任心,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一直坚守在海拔4200米的施工现场,将一名30年技术老将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杨庆祝,广东局勘查院综合办公室主任,木里第二项目部项目经理。他有军人经历,雷厉风行是他最显著的特征。一声令下,利剑出鞘,8月28日即奔赴高寒缺氧、环境恶劣的木里项目。任务繁重,工期紧迫,无论是项目前期方案设计,还是后续项目具体实施,杨庆祝都夜以继日全程参与,争分夺秒抢工期,事无巨细,都统筹安排、精心部署得妥妥当当。作为项目经理,他在项目指挥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项目具体实施。不管是合同谈判,还是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或者是技术方案的优化调整,他的身影从来不曾缺席。在每天晚上的工作例会上,他带领项目管理团队总结当天工作完成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谋划部署第二天工作,将每一个细节落实到位,将每一个风险防患于未然,确保项目安全高效推进。此前从未到过高原的他,已在木里项目一线坚守了将近80天,兢兢业业、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践行着一名老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李飞,广东局勘查院安全生产科科长,木里第二项目部代项目经理,施工管理组组长,渣山取土场负责人。为了打好木里项目“闪电攻坚战”,他作为项目先遣队员于9月26日抵达木里矿区,负责项目日常施工管理和生产调度工作。从7年前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到如今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再次来到木里,对他来说,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由于连续50多个昼夜的高强度工作,李飞的体重减轻了19斤。但这没有磨灭他的工作热情,他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实干精神,努力把项目的每个施工环节、时间节点、分项工程等抓得更细、更实、更全面。

是担当,是责任,更是使命,让他们从珠江之滨来到祁连山麓,奋战在木里第一线;是挑战,是历练,更是见证,让他们不畏艰险,克服高寒缺氧,只为木里的绿水青山。

宁康超从项目启动开始就奋战在一线,全程参与项目现场踏勘、投标、施工图设计及“三边”工作,日以继夜地调整核对图纸,积极主动配合施工现场工作。饶晓,第一时间熟悉项目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现场实地踏勘调研项目进展情况,并结合施工实况,带领技术质量组成员及时优化设计方案,调整施工部署,真正做到设计指导施工、施工优化设计。祁斌,刚从榆林致密砂岩气项目调休回来便主动报名,踏上木里攻坚的征程,而此时他的女儿还未满月。张光伟,主动申请从榆林致密砂岩气项目驰援木里项目,快速熟悉工作融入项目团队,参与制定了项目安全环保规定并付诸实施,为项目的安全环保工作保驾护航。

(下转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