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0年11月1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经济·科技 绽放在雪域高原上的最美笑容 藏东南灾害隐患识别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图片新闻 在新疆书写地质事业答卷 图片新闻 为煤矿安全生产当好侦察兵 多措并举唤醒“沉睡”资产 基层动态

版面翻页
经济·科技
02

绽放在雪域高原上的最美笑容

—— 木里项目水文地质人速写

□ 作者 梁峰伟

草原上一个村庄都看不到,手机也没有信号,车子又陷进了雪地。在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原上,周少达顾不上害怕,冒着大雪徒步半个多小时,爬到山顶找到信号,打通了施工现场的电话。

“怎么就没有信号了呢?”身为安全员的周少达双手挠头,盯着自己的安全巡检记录,下定决心要完成每天例行的安全巡检工作。

来木里项目已经一个多月了,资料员刘士杰几乎没有一天能按时吃饭,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他说:“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工程完毕就要验收,资料必须同步跟进。”刘士杰的孩子只有3个多月大,本来想等孩子可以添加辅食了再上项目,但是听到召唤,他便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工作中。这就是可爱的水文地质人,这就是木里项目工作人员的缩影,他们奋战在雪域高原木里项目一线,为全面完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还木里人民绿水青山奉献着最美的青春韶华。

魏书帆:去最艰苦的地方磨炼自己

在木里矿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魏书帆,面对高寒缺氧的施工环境,没有退缩,主动要求参与木里项目的一线施工。

“木里那么高、那么远,为啥非要去那里呢?”魏书帆的未婚妻不理解。魏书帆说:“我是年轻人,就是要去最艰苦的地方磨炼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马旭:自己做的决定,再难也要坚持

24岁的马旭,出生在哈尔滨,今年夏天,他从东北石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离家相对较近的大庆油田的就业机会,来到水文局成为一名水文地质人。木里项目落实后,他第一时间申请参与项目工作。

刚到木里的半个月时间里,马旭常因缺氧睡不着觉,体重一下降了10多斤,整个人又黑又瘦。当问他苦不苦时,他回答道:“自己做的决定,再难也要坚持。”

霍豪:施工员就是要在第一线

平原地区的10月是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但在木里矿区,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一刻还天气晴朗,有可能过一会儿就会大雪纷飞。晴日一身灰、下雪一身雪,在工地的一个月,本来挺英俊的小伙子,现在成了最“邋遢”的一个。打趣问霍豪感受,他笑一笑说:“施工员就是要在第一线。”

侯忠华:只要坚持下来,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

侯忠华虽已年过半百,但他那洪钟般的嗓门和健步如飞的步伐,真让年轻人望尘莫及。上到项目的统一协调管理,下到施工人员的生活起居,他都事无巨细,也让我们和他没有任何隔阂,很喜欢与他聊天,听他讲项目上的故事。但是听到他说项目上的事情都是“乐趣”时,我忍不住问他:“您一直在项目上待着,家里怎么办?谁照顾老人和孩子呢?”换来的却是久久的沉默。最终,他说:“项目的确很苦,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来的也有走的,但是要学会苦中作乐,要豁达、乐观,只要坚持下来,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

是啊,我们相信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木里项目让我们走到一起,凝聚成一个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了项目的顺利完成而共同努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