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0年10月2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政治·文化 一勘局党委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河南局资环四院举办“愚公移山”精神培训班 一封感谢信 心有阳光 “越”战“越”勇 以实际行动助力消费扶贫 新闻报道要注重“二次经营”

版面翻页
政治·文化
03

新闻报道要注重“二次经营”

□ 作者 王 冰

身兼宣传工作者与记者双重身份,经常遇到“新闻荒”,并不是一件好事。没有重大节日、没有亮点工程、没有显著业绩,在家坐等天上掉馅饼也并非明智之举。好的新闻素材从何而来?一旦有了新闻,如何拓展出第二个新闻、第三个新闻,是宣传人员在遇到稿荒时经常思考的问题。如何使自己有“享用不尽的美味佳肴”,如何做一名能够履职尽责的宣传人员,激发自己干事创业的热情,也有很多门道。

在曾经采访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局时,笔者发现,该局原本是承揽了一个4000万元的项目,但最后居然扩展成9000万元,并且还有望上亿元。在采访的间隙问身边的几个人,都说这是他们局的“二次经营”法。那么,什么是“二次经营”?该如何操作?它和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经营有何联系?宣传人员是否也可使用“二次经营”?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信息经营现状

信息经营,是指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传播,从中获取收益的经济活动,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报纸的生产过程为例,这其实就是一个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从载体上看,传统的报纸不再是新闻信息的唯一载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电子版、网络版得到极大的发展。从传播方式上看,随着传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等在报纸信息的传播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信息的传播定向、迅速且准确。

但是,在目前的报纸生产过程中,报业的许多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如记者在采访中所获取的信息,就有很大一部分无法在新闻作品中表现出来而逐渐浪费,报纸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数据库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报业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渠道资源、设备资源及其他资源也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浪费。

造成资源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意识上的问题,有技术上的问题,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家对信息经营缺乏足够的认识。针对这个方面,我们拓展出“二次经营”理念。

“二次经营”的内涵

传统意义上的“二次经营”,即项目中标进场后,以项目管理为平台,在建立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的基础上,通过对合同条款的研究,把握和利用工程量清单调整,材料价差的调整,施工过程中变更、增项等机遇和平台,实时开展,从而增加项目收入、提高项目盈利能力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施工企业的“二次经营”,那么宣传工作呢?换个思路,项目中标即新闻线索的取得;项目管理即控制特定的时间、预算和资源,依规而行;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基础即与被采访对象良性的互动和较好的沟通;合同条款即与被采访对象的约定,以新闻真实性为前提;把握和利用工程量清单,就是由此则新闻引出的更多的新闻线索;盈利部分的补充,即通过新闻收获的社会效益。

把刚才引申的定义串联起来,新闻报道的“二次经营”,即获得新闻线索后,记者在特定的时间内,占用一定的预算和资源,在与被采访对象进行良性互动和较好沟通的基础上,在征得被采访对象的同意后,把握和利用通过此新闻事件而挖掘出的更多新闻线索,从而扩展出更多新闻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二次经营”是否更贴近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是否能运用其中,举两个例子——

例一:2018年,我社两名记者赴浙江煤炭地质局采访,原计划是报道该局主要业绩与当年工作计划,以写访谈为主。在与被采访对象良好沟通的基础上,两名记者发现,可以不单单报道访谈,还可扩展出融入地方经济、优化产业布局、“1+3+”工程等3篇消息,且另报道一篇关于废弃矿山修复的通讯。原计划报道“1”,反倒变出了“5”。

例二:我社记者去第一勘探局采访,计划报道“妈妈小屋”,但通过两天的观察发现,此行还可挖掘企业文化、改革发展、局长专访等新闻线索,“1”升级成了“4”。

如何进行“二次经营”

采访都有不确定性,谁也不敢保证回来必定“钵满盘盈”。采访结束后,如何进行下一次新闻挖掘,“二次经营”就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良好的沟通是“二次经营”的关键。美国《塔尔萨论坛报》的鲍勃·福尔斯曼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决当不好记者的。”可见,采访是新闻报道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发现新闻线索、准备工作、开座谈会、观察、积累资料等,都和采访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个体,但这里我们要说沟通的共性。从记者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记者在采访时,除了要注重守时而不失约、穿着大方而不奇特,以及恰当的称呼、必要的寒暄、真挚的感谢外,还要注意尊重被采访对象的风俗习惯,注意对方身份,把问题提得得体,不唐突、不莽撞,并且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等等。

其次,敢于迈出采访的第一步是“二次经营”的先决条件。曾几何时,流行“佛系”一词,即一种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这里不是在说“佛系”的好与坏,因为这是自己选择的人生,好坏都由自己承担,悲喜都无需他人评判。但事终是要做的,采访终是要进行的。或许有一部分宣传工作者存在这样的困扰,在采访前经常想:他们欢不欢迎我?我准备得充不充分?打个电话吧,哦不,还是算了!但是,当一名宣传工作者真正地走到被采访对象中去,看到他们热情的笑脸,感受到他们真挚的情谊时,肯定会暗暗地舒一口气,“这种感觉真好!”不要患得患失,一定要走到职工中去,与各记者站、通讯站、联系点的宣传人员建立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佛系”很美丽。

第三,增强新闻敏感是“二次经营”的重中之重。什么叫新闻敏感?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能识别,这就是新闻敏感。翻看新闻类教科书,发现很多好的作品往往是在上班、吃饭、住宿、乘车这些场合发现的新闻,乍看起来都很偶然,与坐在办公室里正经八百地采访大相径庭。其实,这偶然中包含着必然,正是因为宣传工作者处处留心,才能在偶然的场合发现新闻。借一个新闻的由头,去发现更多的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这不正是“二次经营”时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便可轻松猎取到的新闻线索吗?所以,在采访时把眼睛睁开,不要只盯着一件事,学会观察;把嘴巴张开,该问就问,不要怕说多问错;把腿迈开,最好是能跑起来,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多的新闻线索。

第四,深入采访,挖掘内涵。新闻界有句名言:“三分写,七分采。”深入采访,广泛搜集材料,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表现事物的本质,是做好深度报道的必要条件。麦尔文·曼切尔在他所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中曾形象地把采集事实作报道比喻为探矿。探矿的第一个层面,即用消息来源提供材料的报道,是浅层的报道。此时,宣传工作者可以就浅层事实进行报道,此为基础。第二个层面,是到新闻现场亲自观察或核实情况、增补事实,此时,可就挖掘到的更完善的内容进行详尽的报道。但当人们并不满足于知道发生了什么,还想进一步知道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它们意味着什么,结果又是什么,是否触及其他重要内容时,宣传工作者就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这就是第三个层面。可以这样说,一次采访不是全部,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采访构成了“二次经营”,直至达到立体化、多层次的深度报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开放性要求宣传工作不能仅仅囿于一个新闻、一个报道,而是应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树立广泛联系、广泛渗透的开放观念,把新闻宣传视野延伸到基层,延伸到每一个项目上,扎扎实实地把“信息经营”做稳,将“二次经营”作为“一次经营”的重要延续,创造出良好的宣传环境,提升新闻宣传的有效性,开拓出宣传工作发展的广阔天地。

(作者单位:中煤地质报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