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0年10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故地重游话桑田 喜 欢 与 爱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秋 光热源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故地重游话桑田

□ 作者 王 浩 (贵州局一五九队)

时令中秋,一群文学爱好者头顶薄雾、迎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到盘州市新民镇万亩梯田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当我们一行20多人来到梯田观景台,细雨滴滴答答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演奏着秋的序曲。

登高远望,万亩梯田尽收眼底,金灿灿的稻谷在微风中送来缕缕清香。文友们迫不及待拿出手机将眼前的美景拍下来,惊艳声、赞美声不绝于耳,我也沉醉在丰收画廊的喜悦里。这时,两只喜鹊飞到观景台的屋檐上叽叽喳喳叫了起来,像是在欢迎我们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像是来报告丰收的喜讯。

三十多年前,我因为地质勘探到过新民,还在新民街上吃了铜罐煨红米饭、炒腊肉、水豆腐,那种唇齿留香的感受至今难忘。

在我的记忆里,三十年前的新民很贫困,镇上多半是像窝棚一样的茅草屋,能住上几间由木架子搭建的瓦房就算大户人家。路边所有的厕所都不分男女,十分尴尬。如今的新民,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层层梯田接云天,处处都是别墅楼。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工作的指引下,新民现在随处可见白墙青瓦的别墅,还有漂亮的农家小菜园,厕所也已经改名为卫生间。

万亩梯田从山腰到河谷仿佛一只巨型的开屏孔雀,把金光灿烂的稻浪毫不羞涩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其实我更愿意把这万亩梯田比作是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希望它能为汗滴禾下土的农民扇来和风细雨,因为正是他们用辛勤劳动换来了人们的幸福生活。

万亩梯田名不虚传,面积大约有11000多亩,是盘州市红米种植基地。这里的红米不同于其他产地的红米,因为原生态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所以带有糯香味而且有黏性,价格虽比其他地方高出好几倍,但依然供不应求。这里的红米种植采用公司加农户的运作方式,种红米已经成为新民镇发家致富的“金钥匙”,也成为盘州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样板。

我爱吃红米,且最爱吃红米饭锅巴,又香又脆。红米虽好吃但管护难。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从播种到插秧,从稻子到稻米每一个“华丽的转身”都是唐朝诗人李绅《悯农》诗句的再现,都凝聚着农民起早贪黑、汗流浃背的身影。干过农活的人更知道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所以,村子里的老年人经常教育小孩,浪费粮食是很不好的行为。经历过插秧的人也更能够感受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的人生哲理。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家乡美则祖国美,国昌盛则民幸福。今天,我们走进梯田,走进自然,感受新民梯田的美丽风景;来日,我们将回报自然,守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设祖国美丽山河。

意犹未尽的我们,因为秋雨绵绵未能到田间听取蛙声一片,心中不免有些遗憾,但是我们见证了靠山吃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见证了贵州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

我们恋恋不舍地冒雨离开新民万亩梯田,并约定等天气晴好再来看“孔雀开屏”,再来买红米,再来泡新民镇楼下河谷天然温泉,因为“好酒藏不住,温泉名远扬”。坐上车,我望着窗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