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3-0045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0年08月1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邂逅一场花事 光热源 有一种乡恋叫“喝汤” 夏 雨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有一种乡恋叫“喝汤”

□ 作者 李海波 (山东局物测队)

疫情期间的一天傍晚,因工作事宜电话联系一同乡长辈。电话接通后,我随口用老家方言问候了一句:“恁喝汤了没?”电话那头有些许停顿,同乡可能没有想到我这个小老乡会以这句话开场,随后便高兴地回道:“喝过了,恁喝汤了吗?”“喝汤”这两个字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原本复杂的事情谈得很顺利,难题竟然迎刃而解了。

我的老家济宁市嘉祥县地处鲁西南,当地人把吃晚饭叫“喝汤”,傍晚时街坊邻居见面会用“烧汤了吗”“喝汤了吗”“喝的啥汤”等家常话打招呼,就像老北京人早上见面,互相问候“吃了吗”一样。这简单的问候,包含了乡亲邻里之间的互相关心。

具体吃晚饭怎么被“喝汤”替代了,无从考证,但有个说法深得众人认同。旧时的鲁西南主要产玉米、高粱、地瓜等,百姓靠天吃饭。加之战乱不断,粮食产量较低,不足以维持生计。人们便把粮食做成稀汤放在晚上吃,这样既不影响劳动,又能减少粮食的消耗。久而久之,“喝汤”便成了吃晚饭的代名词。这个说法在孔勇先生著的《济宁方言俚语》里有印证,“济宁多数地方把吃晚饭说成喝汤,因为晚饭只在冬夏两季有,且以喝汤为主,而春秋季一般一日两餐。”

随着家乡物质日渐充裕,汤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有鸡蛋白汤、丸子汤、小黄鱼汤、辣汤、茄子蛋花汤、疙瘩汤……“喝汤”不再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喝汤”逐渐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最香不过家常饭,我常常回忆小时候奶奶做的小黄鱼汤。我们村西临赵王河,夏天是我们最开心的季节,下河摸鱼捉虾是最幸福的事情。奶奶将我们抓到的小黄鱼洗净控干水,撒上干面粉后放入油锅中,反复炸两遍,香气扑鼻。我在灶前拉着风箱帮奶奶添柴烧锅,经常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刚炸好的小鱼放在嘴里偷吃,嘎嘣嘎嘣脆。有时奶奶还特意挑一个混在黄鱼里的河虾奖励给我,我便拿着跑到院子里当着兄弟姐妹们的面炫耀。奶奶往锅中放入葱、姜、花椒、干辣椒爆香,倒入清水,再放入炸好的小黄鱼、醋、盐,大火煮开,倒入面糊、鸡蛋,搅匀烧至黏稠,临出锅前再淋上几滴香油,撒上胡椒粉、香菜,一锅热腾腾的黄鱼汤就做好了。

汤的香气引来了一群小伙伴,大家围着桌子呼噜呼噜地喝起来,也不用担心卡刺,因为鱼刺早就炸酥了。若是哪个小倒霉蛋不小心吃到干辣椒或者花椒,撇着嘴、伸着舌头去水缸里舀水漱口的时候,我们都会幸灾乐祸地笑个不停。奶奶便拿着蒲扇在每个孩子背上或头上轻轻地拍一下,嗔怪我们太顽皮。

工作之后,我从事地质行业,走南闯北品过各类美食,但依旧对“喝汤”情有独钟。闲暇时我也尝试按家乡旧时的做法去烧汤,但烧出的汤始终没有老家的汤好喝,这也许就是难以模仿的家乡味道吧。

“喝汤”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寄托着一个又一个鲁西南游子的乡愁。让我再说一句:老乡,恁喝汤了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