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档案
姓 名:煤岩薄片
出生时间:1994年
出生地点: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
用 途:鉴定及统计煤中显微组分和矿物
档案编号:S·02-2020-0005
捐赠单位: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
在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显微镜室的文件柜里,一盒盒柚木色的木质薄片盒叠放在一起,我曾经是它们中的一员。这些古朴的薄片盒里,承载着一个又一个有关我的故事。
我叫煤岩薄片,厚度约10微米,大小约32毫米×24毫米,质量好的我,能呈现出极鲜明的颜色。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我微观组分的颜色(透光色)、形态及结构等,其中低中阶的煤中显微组分在显微镜下有红、黄、棕、黑等各种颜色,易于区别。
我的形体虽小,却能反映煤的显微组分、煤中的矿物质、煤的结构和构造等内容。很多的我汇集在一起,则能总结中国各主要成煤期和若干大型、重要煤田的煤岩特征,建立中国煤岩特征总貌的骨架。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我来认识煤的组成、成因、结构、性质及其加工利用特性,为加强煤岩学与相关学科的交流和渗透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提高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洁净煤技术,改善燃煤环境质量作出了不少贡献。
制作我的背后,还有一段偷师学艺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古城徐州的大街上,几个在煤研所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飞快地踏着自行车,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去专业院校的制样室学习煤岩薄片的制作。因为制样室的师傅把制样技术看成是绝技,秘不外传。于是年轻人们便隔三岔五去制样室委托制样,就是为了偷师。在明白制样过程后,他们开始反复试验和摸索,与很多细节问题如原料配比、磨片磨破手等进行了无数次的较量。终于,他们成功了。
为了更好地对我展开研究,1994年,研究院经中国煤炭工业部批准,一台世界顶尖的研究级显微镜徕卡DMRXP成为检测我的可靠伙伴。也正是在它的帮助下,研究院在积累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编撰出版了业界著名的煤岩学工具书——《中国煤岩学图鉴》,获得了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大奖,并作为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唯一献礼图书。
如今,那群年轻人已经成了老教授,又一批年轻人加入到队伍中来,循着老一辈地质人的足迹, 成为地质研究的强劲后浪。
此刻薄片盒中的我,承载着六十多年春华秋实的地质历史,也继续见证着地质精神的传承。